期刊文献+

传媒公开未成年人的姓名和图像说明了什么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在我国传媒上的比重明显增多,对他们造成侵权的现象也在增多。并非所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都发生了新闻侵权,但同一家传媒报道未成年人一会儿给予形象遮蔽,一会儿又没有遮蔽;一会儿使用假名以保护当事未成年人,一会儿又毫无顾忌地公开其真实姓名和照片。这种混乱说明,我国传媒在报道未成年人之时,多少意识到了保护未成年人,但在观念上不重视,对法律规定不清楚,更谈不上熟悉。这里以“李双江之子滋事案”对传媒在这方面的表现做一分析。
出处 《记者摇篮》 2012年第7期12-13,共2页 Journalist Cradl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4

  • 1陈江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心理分析及法律研究[J].求索,2005(11):60-63. 被引量:4
  • 2《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5条
  • 3《浙江‘留学生”杀母事件引起沉重反思》,《光明日报》2000年2月15日.
  • 4《做父母的责任》,《人民日报》2000年07月05日第十版.
  • 5《好学生"杀母事件发生以后》,《生活时报》,2000年2月15日.
  • 6《徐力杀母被判刑十五年》,《新民晚报》2000年2月5日.
  • 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决定》(2002.10.01).
  • 8《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涉嫌盗窃的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是否违法问题的批复》(2011.01.25).
  •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01.11).
  •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1.04.0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