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病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温病学是一门理论性、临床实践性和临床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温病学科依然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本文就温病学的发展现状从理论研究、临床治则治法和应用、实验造模等方面做一回顾性综述。提出温病学今后的发展应注重温病学核心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重视历代医家的温病医案研究,注重温病学科内涵建设和临床应用的拓展。
作者
王乐平
机构地区
内蒙医学院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0期9-11,共3页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温病学
理论创新
临床扩展
学科建设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31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3
1
吴仕九,杨运高,佟丽,杨钦河,刘立,陈江华.
中医湿热证证候模型的应用研究[J]
.中医杂志,2001,42(9):553-555.
被引量:27
2
杨景月,王乐平.
“清透法”用药规律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16-2218.
被引量:12
3
车念聪,耿建国,李文刚,张秋云,高连印,谭勇,杜宇琼,付修文,张秋霞,夏蓉.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定位与构建[J]
.中医教育,2009,28(1):9-12.
被引量:2
4
张剑勇,郭谦亨,张学文.
温病邪热壅肺证的动物实验研究[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0,7(1):47-51.
被引量:9
5
王新华,刘仕昌,彭胜权,陆乃器.
温病湿热证病理造型及实验研究[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0,7(3):182-186.
被引量:38
6
沈庆法.
温病学科的发展与分化[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10(2):21-24.
被引量:2
7
佟丽,陈江华,吴仕九,杨运高,杨钦河,刘立.
多因素所致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8):366-368.
被引量:27
8
张文选.
再论温病方治疗杂病——兼论温病方症与辨温病方症的临床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6):7-10.
被引量:5
9
杨景月,王乐平.
中医清透方药解热效果的实验观察[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3):230-231.
被引量:3
10
陈扬荣,戴春福,郑旭,江明.
白虎汤降低家兔气分证体温的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12(2):49-5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刘群,杨晓农.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81-985.
被引量:60
2
杨进.
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探讨该学科的建设[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6-49.
被引量:7
3
范永升,何赛萍,曹灵勇.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若干问题的思考[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1-2.
被引量:1
4
宋建平,梁华龙.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内涵及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
.江苏中医药,2005,26(9):36-37.
被引量:4
5
叶一萍.
叶香岩卫气营血治则浅析[J]
.中医药学刊,2006,24(1):43-44.
被引量:4
6
胡琪祥.
运用导邪法治疗外感发热的体会[J]
.四川中医,2006,24(7):37-38.
被引量:2
7
牛崇峰.
凉营清透除热瘀[J]
.新中医,2006,38(10):6-7.
被引量:3
8
杨景月,王乐平.
浅析温病清透法的配伍运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37-38.
被引量:6
9
王永炎.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2):137-139.
被引量:7
10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5-256.
共引文献
131
1
陈弋,王琛,徐秋英,林兴栋,皮立宏,吴智兵,谢淑莹.
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7):2186-2197.
被引量:23
2
欧阳欣玥,黄欣慧,陆希婧,赵江宁.
湿热外环境在岭南湿热证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及茵陈蒿的干预机制研究[J]
.新中医,2023,55(13):7-15.
被引量:3
3
古继红,张小虎,冯淑兰.
外感六淫病因理论研究进展[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4):4-5.
被引量:12
4
富文俊,徐志伟.
从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抑郁症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1):1310-1312.
被引量:8
5
佟丽,吴仕九,陈江华,杨运高,刘立,杨钦河.
清香散对温病湿热模型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S1):101-102.
被引量:1
6
李鹏.
蒿芩清胆汤的免疫作用研究[J]
.中医研究,2004,17(5):22-23.
被引量:21
7
吕文亮,邱明义.
脑肠肽及其受体表达在阐释清热祛湿法机理中的作用与意义[J]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52-1454.
被引量:5
8
郑小伟.
论中医动物模型的造型依据与研制方法[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1-4.
被引量:21
9
苏新民,马芝艳.
湿证动物实验研究近况[J]
.现代中医药,2004,24(5):71-72.
被引量:1
10
阎翔,郭明阳.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舌的病理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19-21.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6
1
吴文清.
严苍山《疫痉家庭自疗集》的学术成就探讨[J]
.中华医史杂志,2006,36(4):215-218.
被引量:3
2
杨景月,王乐平.
“清透法”用药规律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16-2218.
被引量:12
3
钱爱华,钱晓华.
名医钱远铭[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0):3-4.
被引量:1
4
段林建,张清,王农荣,杨斌,何士勤,孙坚.
连翘苷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82-2084.
被引量:53
5
葛资宇,童骄,王小玉,那婧婧,邹莉,卢芳国.
流感中医认识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77-79.
被引量:18
6
张登本,李翠娟,陈震霖.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致病“从化”机理内涵及其意义的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22,21(4):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沈霞,裴丽珊,张柯瑶,谭从娥,陈莹.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连翘在温病学古方中的配伍规律分析[J]
.陕西中医,2018,39(10):1462-1465.
被引量:5
2
张登本.
中医疫病学历程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证思考[J]
.中医药通报,2022,21(7):1-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高向转.
银翘散加减对风热犯肺型重症肺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1,18(2):60-63.
被引量:1
2
朱光喜.
复方银花解毒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0):180-182.
被引量:1
3
季静华,黄洁,徐浩,邵亮,江晓婷.
解散汤治疗急性咽喉炎风热证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22,43(1):55-57.
被引量:6
4
钱琳琳,张美伦,马晓北.
《温病条辨》中温热类病证用药规律探究[J]
.陕西中医,2022,43(3):380-383.
被引量:5
5
赵佩媛,韩立柱,汪芸兰,邱金清,张新博,段玺,宋逍.
连翘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4):19-27.
被引量:48
6
张喜莲,马融,陈朝远,田雨灵,张盈,李景轩.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感染临床证治初探[J]
.北京中医药,2023,42(1):11-15.
7
郭超,高凯,乔逸,丁一,马静,王婧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参芪复健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的作用机制[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3,44(7):620-626.
被引量:4
8
黄龙男,孙丽平,王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9):107-109.
9
黄宇昊,朱润娅,刘丁宁,黄熙文,李菁.
基于“皮脉肉筋骨”分层探析中医外治法治疗奥密克戎的机制[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2):2122-2126.
1
林青山.
桂枝汤临床扩展应用举隅[J]
.福建中医药,2006,37(3):42-42.
2
晁恩祥.
中医温病学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J]
.中医杂志,2003,44(9):704-706.
被引量:5
3
陈代斌.
金水六君煎临床应用浅探[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9):573-573.
被引量:3
4
黄燃浩,常淑枫,肖照岑.
《温病条辨》和《伤寒杂病论》化瘀法比较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09,41(2):7-8.
被引量:1
5
施奠邦,朱步先.
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与创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1):4-5.
6
姚志芳,陈良华.
针灸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概况[J]
.中医药通报,2009,8(3):58-62.
被引量:1
7
张杰魁,陈治清.
珍珠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2):63-68.
被引量:24
8
张守燕.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概述[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8):69-70.
9
冯子锦,冯钰玲.
苏沈九宝汤的变化及临床扩展运用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46):136-136.
被引量:2
10
蒋建云.
浅谈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6,4(10):335-336.
被引量:1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