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严羽《沧浪诗话》对李杜的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他认为李杜是达到了盛唐诗歌最高境界的。他的这种评价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以盛唐为法”、“入神”、“气象”、“兴趣”等理论命题中。严羽确立的分论李杜诗歌长处的观点对后世李杜并重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
郑志国
机构地区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出处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66-68,共3页
Journal of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李杜
评价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朱志荣.
再论《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兼答钟厚涛先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73-76.
被引量:2
2
朱志荣.
论《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J]
.学术月刊,2009,41(2):88-94.
被引量:13
3
孙蓉蓉.
“以盛唐为法”与民族审美认同[J]
.文学评论,2007(6):112-117.
被引量:2
4
付晓芹.
《沧浪诗话》论盛唐气象[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3):56-58.
被引量:1
5
任先大.
对严羽话语系统中“李杜话语”的思考[J]
.云梦学刊,1997,18(3):72-74.
被引量:1
6
李笑野,张晶著,汪涌豪,骆玉明主编.中国诗学[M]. 东方出版中心, 1999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
黄景进.《严羽及其诗论之研究》,第258页,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3
钱仲联.《宋代诗话鸟瞰》,见《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3页.
4
.《黄梨洲文集》[M].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51页.
5
.《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578页.
6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93页.
7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A]..《金明馆丛稿二编》[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47页.
8
《明史·李梦阳传》
9
陈定玉辑校.《严羽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第58页,第442页,第426页,第87页,第68页,第86页,第75页,第76页,第58页,第449页.
10
殷瑶.《河岳英灵集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
共引文献
13
1
钟厚涛.
《沧浪诗话》“体系性”问题再审视——兼与朱志荣教授商榷[J]
.学术月刊,2009,41(6):100-106.
被引量:2
2
朱志荣.
再论《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兼答钟厚涛先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73-76.
被引量:2
3
霍俊国.
论朱志荣古代文论的现代性思想[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6):137-141.
4
周丹.
论严羽的诗学趣味[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82-84.
5
张雨婷.
浅析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诗论性[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9-133.
6
丁志超.
论《沧浪诗话》的用事观[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85-88.
7
张建斌.
论严羽的本色说[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2(1):86-91.
被引量:1
8
刘泽民,王颖.
对严羽《沧浪诗话》研究成果的反思[J]
.艺海,2015,0(3):144-146.
9
冀鹏燕.
刍议《沧浪诗话》的印象式批评[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9):34-37.
10
朱松苗.
论“妙悟”视域下《沧浪诗话》的运思逻辑[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2):75-80.
被引量:2
1
李措吉.
“以禅喻诗”说“妙悟”——浅议禅对《沧浪诗话》的理论贡献[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2):107-109.
2
陈祥耀.
宋诗的发展与陈与义诗[J]
.文学遗产,1982(1):26-32.
被引量:5
3
东方煜晓.
贵在“妙悟”[J]
.阅读与写作,2005(9):45-45.
4
张义和.
如何读懂李杜诗歌中的意象群[J]
.考试与招生,2008(2):60-60.
5
叶艳玲.
李杜诗歌与《诗经》的渊源关系[J]
.文学教育,2012(12):24-25.
6
李杜.
李杜诗歌精选六首[J]
.诗探索,2008(2):165-169.
7
姜瑀.
仙与圣,真与善——论李杜诗歌的差异[J]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2009,7(1):56-58.
8
任先大.
对严羽话语系统中“李杜话语”的思考[J]
.云梦学刊,1997,18(3):72-74.
被引量:1
9
朱志荣.
论江西诗派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影响[J]
.文艺理论研究,2007(5):65-70.
被引量:5
10
匡晶,宁维娜.
浅谈妙悟[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93-94.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