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批判
被引量:4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2-124,共3页
Academic Exchange
同被引文献89
-
1冯恩大.启蒙立场的民族主义宣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新解[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5):54-57. 被引量:15
-
2谭志合.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4):22-24. 被引量:42
-
3袁树平.梁启超民族凝聚力思想初探[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38-41. 被引量:1
-
4李文珊.梁启超墨学研究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21(6):20-23. 被引量:1
-
5韦宗友.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爆发[J].云南社会科学,2000(S1):219-221. 被引量:3
-
6石培玲.梁启超视野中的民族国家与公民意识[J].社科纵横,2004,19(5):124-126. 被引量:2
-
7刘振岚.梁启超对洋务派的批判[J].史学月刊,2000(5):50-53. 被引量:2
-
8关爱和.梁启超与近代文学启蒙[J].史学月刊,1999(2):35-40. 被引量:5
-
9龚郭清.近代民主追求与传统资源利用——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个案研究[J].浙江学刊,1999(4):145-149. 被引量:1
-
10刘振岚.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参战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26-32.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6
-
1朱从兵,孙凯.改革开放以来晚清人物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10(4):5-20. 被引量:6
-
2郭平.从《少年中国说》论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2):8-9. 被引量:1
-
3刘世通.梁启超的心物论哲学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7):86-88.
-
4刘国峰.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266-267. 被引量:2
-
5曹妮.梁启超青年教育观补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发明与创新(初中生),2021(3):118-119.
-
6曾文斯,宫玉波.浅析梁启超青年教育观反映的救国图强思想——以《少年中国说》和《十五小豪杰》为例[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33):292-295. 被引量:2
-
1张全新.评《儒学与人的发展》[J].东岳论丛,2012,33(8):192-192.
-
2刘长林.论《新民说》对近现代人格的初步构建[J].学术界,1998(4):32-37. 被引量:2
-
3声音[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5,0(11):60-60.
-
4王巨光.略论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J].学习月刊,2008(24).
-
5张锡勤.麦孟华思想简论[J].求是学刊,2004,31(1):39-44.
-
6常灯铭.中国近现代国民性改造的历程及其现实启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8(4):62-65. 被引量:1
-
7姚才刚,范欢.邓晓芒传统儒家伦理观三问[J].学海,2013(6):41-46.
-
8徐远和.儒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定位[J].孔子研究,1992(4):106-108.
-
9郑大华,朱蕾.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J].学术界,2011(6):189-201. 被引量:1
-
10吴光.儒学:推动人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简评涂可国著《儒学与人的发展》[J].孔子研究,2012(3):125-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