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建立起能够面向未来社会需求、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创建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作者
张强
孙裕晶
于建群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
出处
《高等农业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6,共3页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
培养方案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48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1
叶树江,吴彪,李丹.
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4):110-112.
被引量:128
2
杨洲,罗锡文,段洁利.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2(9):16-18.
被引量:8
3
刘长荣,刘士光,郑玉才,李国舫,邓春岩,陈芳.
新世纪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方向[J]
.高等农业教育,2001(8):72-73.
被引量:5
4
王金武,郑先哲,关正军,李文哲,陈海涛.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55-57.
被引量:8
5
姚新胜,焦有宙,张全国,徐广印.
农业工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1):60-64.
被引量:3
6
王云儿.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发展新趋势探析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11(2):45-48.
被引量:16
7
王永生.
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11(6):15-18.
被引量:85
8
周厚高,周俊辉,王文通.
园艺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专业建设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10(6):48-5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王金武,李文哲,刘建禹,乔金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6-68.
被引量:8
2
张学军,王锁萍.
全面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4-6.
被引量:352
3
鲁保富,郑春龙.
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5-7.
被引量:66
4
潘云鹤,路甬祥,韩祯祥,吕维雪,吴健.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1):21-23.
被引量:62
5
Vickie Schray,华晨.
改进认证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4):78-82.
被引量:4
6
唐一科.
依托行业背景 走新建院校特色发展之路[J]
.中国高等教育,2007(6):52-54.
被引量:12
7
刁鸣,董国强,潘信吉,王松武.
示范中心创新实验室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74-76.
被引量:41
8
[美]理查德·鲁克.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3.
9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8-10-19)[2008-11-201.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zgncggkf30n/node_7042758.htm
10
樊恭哮.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创新高等工程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10-08.
共引文献
248
1
雷鑑铭,邹雪城,邹志革.
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01):291-293.
2
王盎然,张红,王亚纳,沈华芬,潘鹏举.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22,39(2):47-52.
被引量:14
3
王欣,田雨波,李锋,彭曦,宋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38-40.
被引量:14
4
廖桂兵,刘建,王锐昌,王宇,张晓君.
冶炼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冶金教育,2013,18(S1):43-44.
被引量:2
5
张富贵,田丰果.
西部地区农机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农机化研究,2005,27(1):275-277.
被引量:3
6
吴明亮,孙松林,谢方平,汤楚宙.
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6(3):93-95.
被引量:2
7
李滨城.
我国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98-102.
被引量:12
8
黄建昌,周厚高,刘念.
我国南方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979-4981.
被引量:8
9
李爱琴,肖云峰.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1(8):23-23.
被引量:16
10
赵玲,宋兴蕾.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2011(7):35-3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0
1
廖宜涛,廖庆喜,宗望远,翟红,黄小毛.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改革[J]
.高等农业教育,2020(1):70-73.
被引量:17
2
刘玉乐.
当前高等教育农机化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农机化,2005(3):82-84.
被引量:3
3
王红卫.
当前新疆职业教育农机化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新疆农机化,2005(4):56-57.
被引量:1
4
王春光.
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03-104.
被引量:7
5
邸晨霞,赵巍.
加快农机化专业高等教育改革步伐[J]
.农业机械,2006(02B):138-138.
被引量:1
6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
7
周清,杨坚,阳潮声,李岩舟,韦志康,黎培辉.
广西农业机械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与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B09):340-344.
被引量:2
8
王金武,郑先哲,关正军,李文哲,陈海涛.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55-57.
被引量:8
9
谭豫之,刘为民,白菲.
中国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10(5):44-46.
被引量:10
10
叶树江,吴彪,李丹.
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4):110-112.
被引量:128
引证文献
7
1
徐丽明,李洪文,何进,宋建农,王庆杰,刘彩玲,毛宁.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2.0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优化[J]
.农业工程,2020,10(12):90-94.
被引量:9
2
姚立健,雷良育,赵相君.
高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5):13649-13651.
被引量:4
3
邱明,杜辉,苏冰,郑学普,杨海生.
校企“互动、互补、互融”卓越模式的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8):236-237.
4
刘大为,吴志立,杨文敏.
地方院校农机专业加强“机械设计”课程结构设计教学的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
.时代农机,2019,0(4):55-56.
被引量:2
5
王莉,孙琼,尹正茂,石良,张忠华,刘静,于立岩,李桂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9):236-237.
被引量:2
6
郭晶,宋占华,王金星.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3(17):165-168.
被引量:3
7
罗海峰,谢方平,吴明亮.
三段式“interactive”教学模式在“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8(4):68-7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张广明,赵亚琴,殷晶晶.
基于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态势分析的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8):129-131.
2
瞿济伟,张宝峰,奚小波,张翼夫,张瑞宏.
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农机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5):113-116.
3
胡旺存,秦军.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及前景[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62-63.
被引量:3
4
何勋,屈哲,张开飞,陈新昌,李赫,李保谦.
农业机械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81-82.
被引量:12
5
贾瑞昌,杨丹彤,张亚莉,黄世醒,高启超,杨洲.
SCAU和KSU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现代农业装备,2020,41(2):76-80.
被引量:2
6
马红玲.
基于农机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2):162-163.
7
郝惠莲,顾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下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探讨与总结[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0):142-143.
8
展一贤,张珊珊.
联合一体化农机设备机械结构的设计要点分析[J]
.南方农机,2020,51(23):70-70.
被引量:5
9
阮培英,程卫东,蔡善儒,耿端阳,牛国栋.
《农业机械学》课程多层次连贯式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升级策略[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3):103-104.
被引量:2
10
杨腊红.
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J]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149-150.
被引量:1
1
晓明.
美丽的“大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04(1):26-26.
2
王红英,徐丽明,王璐.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J]
.中国农机化,2012(2):191-193.
被引量:6
3
王海艳,邵喜武.
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2015(2):72-76.
被引量:15
4
李心平,姬江涛,李树强,岳菊梅.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1):51-53.
被引量:1
5
黄玉祥,付作立,陈军.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16(9):22-24.
被引量:6
6
朱德泉,张念生,王硕.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65-166.
被引量:3
7
朱德泉,张念生,王硕.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2):219-219.
8
佘永卫,杨树川,陈勋.
自制教具和模型填补课堂教学的“空洞”[J]
.农机化研究,2004,26(1):260-261.
9
陈军,何东健,贺喜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2(3):174-176.
被引量:7
10
王云明.
浅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
高等农业教育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