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立象以尽意”与声乐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和"象"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范畴,"立象以尽意"从汉代开始成为一切艺术创作的通则。人们通过"象"去把握完整的、无序化的、零碎的世界,因此具有整体性、形象性、模糊性、多义性和无限性的艺术审美属性,"象"的创造突出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在声乐表演创作中,可以借鉴"立象以尽意"的方式发挥声乐艺术的表意功能。
作者 吴开志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0,共2页
基金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音乐表演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XTSZY05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6

  • 1海德格尔 孙周兴译.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 3朱伯崑.易学哲学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 4寒溪.《动情与动听—试论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载《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81年版,第156页.
  • 5[德]玛克思·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兰金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0页.
  • 6李晋玮,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

共引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