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现代中国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双向交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河中,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声乐艺术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却很少有学者涉及,即使有像钱仁康、张静蔚、冯文慈这样的学者提及,也只是对学堂乐歌、说唱音乐等有着深入的分析,而对于中国唱法和西洋唱法的交流就少有学者提及。笔者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唱法与西洋唱法受文化长河交流的影响,必然有着相互的交流和影响。
作者
蒋快安
机构地区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音乐系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中外音乐
中国唱法
西洋唱法
交流
影响
分类号
J616.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陆小兵,陆丹青.
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之异同及其他[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4):47-52.
被引量:4
2
石惟正.
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声乐史述[J]
.中国音乐学,1997(1):73-80.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25
1
张伟.
从历史角度透视高师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2):57-59.
被引量:7
2
刘红.
从演唱风格看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趋势[J]
.作家,2009(12):225-226.
被引量:2
3
张伟.
论中国近代专业声乐教育之发轫[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170-172.
被引量:1
4
石惟正.
’97全国声乐论文综述[J]
.人民音乐,1998(12):37-39.
被引量:4
5
张强.
殊途同归 有容乃大——中国民族声乐“多元”语境下的当代话语[J]
.黄河之声,2010(2):72-75.
被引量:1
6
曾卫星.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
.肇庆学院学报,2004,25(3):62-66.
被引量:12
7
王永桦.
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到中国唱法[J]
.艺术教育,2007(8):64-65.
被引量:3
8
郑星华,梁柰.
论南宁国际民歌节的艺术辐射作用与影响[J]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A02):54-55.
被引量:2
9
刘志,李海涓.
京剧唱法之青衣与美声唱法之女高音在唱法上的比较[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5(3):41-50.
被引量:7
10
谢晶莹.
略述中国民族声乐之发展历程[J]
.科教文汇,2008(30):264-264.
1
袁萌.
戏剧的衍生与流变——浅析戏剧与电影的本质区别[J]
.戏剧之家,2013(3):41-41.
2
麻丽冰.
音乐文化的兼容性与变异性研究[J]
.音乐学习与研究,1998(2):3-9.
3
宁红梅.
浅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关系[J]
.戏剧之家(理论版),2012(7):39-39.
4
白明艳.
试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双向交流[J]
.戏剧文学,2004(5).
5
王序.
钢琴与戏曲[J]
.艺术百家,2009,25(A01):194-195.
被引量:3
6
扈强.
演员与角色的双向体验[J]
.电影艺术,1992(6):47-50.
被引量:3
7
胡晓丽.
蹲下来和学生一起学音乐[J]
.陕西教育(教学),2008(3):40-40.
8
音乐史学家 音乐教育家 中国音乐学院冯文慈教授[J]
.中国音乐,2006(1).
9
额尔德木图.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18-120.
被引量:6
10
张可佳.
东北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J]
.环球市场,2016,0(18):140-140.
大舞台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