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用辅料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 :介绍国内外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用辅料的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 ,加以综述。结果与结论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 ,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膜性 ,本身具有一定的疗效 ,是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药物制剂辅料。尤其是改性为水溶性材料后 。
作者
王晓华
鄢立刚
陈芳
机构地区
解放军第
沈阳军区联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
解放军第
出处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86-88,共3页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药用辅料
衍生物
分类号
TQ460.4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U636.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1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4
参考文献
6
1
王阳元.
历史机遇和我国微电子发展之路[J]
.中国集成电路,2005(3):30-38.
被引量:19
2
孟祥东,周玉雪,曾祥华.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2):27-29.
被引量:6
3
王姝.
微电子平面工艺混合式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
.大学教育,2018(3):40-42.
被引量:5
4
杨宏,王鹤.
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
.微电子学,2001,31(6):392-394.
被引量:14
5
雷佳,何飞翔,龙素华.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J]
.信息与电脑,2018,30(22):11-12.
被引量:5
6
刘瑞,伍登学,邬齐荣,龚敏.
创建培养微电子人才教学实验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6-8.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7):1-6.
被引量:1187
2
余胜泉 ,路秋丽 ,陈声健 .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被引量:651
3
Proceedings of the 2nd European Workshop on Microelectronics Education(EWME) pp.62-77,Noordwijkerhout,The Netherlands,1998 ,ISBN 0-7923-5107-XE.
4
刘凤泰.
在北京地区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总结会上的讲话[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2):1-2.
被引量:23
5
焦科焱.
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254-254.
被引量:3
6
吴丽娟,雷冰,张银艳.
半导体器件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J]
.科教导刊,2018(3):46-47.
被引量:3
7
沈佐湘,胡惠君.
从科学发展看创新人才的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8-9.
被引量:28
8
黄荣怀,张进宝,董艳.
论网络教学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J]
.中国电化教育,2003(1):61-64.
被引量:68
9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
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06.
被引量:132
10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3):1-6.
被引量:2973
共引文献
66
1
孙一翎,张艳,沈为民.
非重点院校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室建设[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S1):99-100.
被引量:8
2
于功成.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
.硅谷,2008,1(8).
被引量:1
3
湛利华,黄明辉,孙小燕,易幼平.
关于“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体会[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80-81.
被引量:1
4
谭文秀.
模拟传感器的抗干扰设计[J]
.科技资讯,2007,5(25).
被引量:1
5
马戎,周王民,陈明.
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及发展方向[J]
.航空计测技术,2004,24(4):1-4.
被引量:13
6
王铮.
车贷呆账危机[J]
.经济,2005(1):86-87.
7
郭伟光.
MEMS技术的现状与应用[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1):53-55.
被引量:1
8
毛剑波,易茂祥,张天畅.
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118-119.
被引量:23
9
何苏勤,王建林.
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4-16.
被引量:45
10
张睿,钱省三.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J]
.科学学研究,2005,23(B12):119-12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9
1
董利民,王晨,田杰谟,昝青峰,李兆新.
类骨磷灰石的结构分析与形成机制研究[J]
.功能材料,2004,35(z1):2397-2400.
被引量:11
2
张立彦,曾庆孝,李作为.
溶菌酶降解壳聚糖条件的研究[J]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17(3):391-395.
被引量:13
3
金黎明,刘万顺,韩宝芹.
N—乙酰氨基葡萄糖促进骨缺损愈合作用的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04,14(11):87-92.
被引量:13
4
雷永,陆彬.
避孕药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3,28(4):296-301.
被引量:8
5
陈桂良,王登明,郑颉.
头孢氨苄缓释小丸的初步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24(7):296-299.
被引量:7
6
梁志红,周长忍,张子勇,李立华,王彬.
胶原-壳聚糖共混膜的微观结构[J]
.应用化学,2005,22(4):451-453.
被引量:7
7
蒋新国,何继红,奚念朱.
海藻酸钠和脱乙酰壳多糖混合骨架片剂的缓释特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0):610-612.
被引量:15
8
郝立波,毛克亚,唐佩福,王岩,王继芳,卢世璧.
原位形成骨骼矿物相材料碳酸化磷灰石的骨界面组织学特点[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11-113.
被引量:2
9
田景振,王静,张华,李庆诒.
冰硼贴片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76-78.
被引量:13
10
王剑红,陆彬,胥佩菱,包定元,张自然.
肺靶向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5,30(7):549-555.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1
1
陈红丽,陈汉,莫丽都尔,刘玲蓉,张其清.
胶原-壳聚糖载硫酸长春新碱微球缓释药膜的研究[J]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29(4):193-196.
被引量:10
2
陈汉,陈红丽,莫丽都尔,张其清.
硫酸长春新碱缓释药膜的制备及稳定性初步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7,11(5):341-343.
被引量:1
3
孟丹,谢秋菲.
新型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1):80-85.
被引量:8
4
张娅,俞永琼.
中药缓控释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64-66.
被引量:4
5
龚志坚,严国俊,姜乐.
中药缓控释制剂辅料应用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215-217.
被引量:6
6
魏凤环,田景振,王怀忠.
缓释控释技术[J]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9):554-557.
被引量:11
7
黄海英.
壳聚糖作为药用辅料的应用进展[J]
.重庆医学,2002,31(7):633-634.
被引量:4
8
林辉.
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J]
.海峡药学,2002,14(5):114-117.
被引量:12
9
高萍,鲍世兰,刘欣,史弘道.
不同交联度的医用级壳聚糖的降解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2,6(4):188-190.
被引量:6
10
俞长兴,肖蓬,苏志红,高英立.
中西药结合进行心脑血管病一、二、三级预防[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1(6):362-364.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廖燕燕,周炎华.
千分尺研磨器的修理技术[J]
.工业计量,2005,15(S1).
被引量:1
2
易晓霞,李希,唐露.
中药缓控释微丸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2013,4(4):61-64.
被引量:4
3
钱亚琴,刘汉清,庄炜,孙玉雯.
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3):78-81.
被引量:13
4
尚炜,薛飞群.
兽药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3(1):35-41.
被引量:6
5
曾春,蔡道章,全大萍.
壳聚糖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0):831-834.
被引量:12
6
胡鲲,朱泽闻,杨先乐,鲍莹,宋晴,王璐.
恩诺沙星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15(3):375-379.
被引量:6
7
刘志胜.
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5):854-855.
8
金黎明,兰欣,刘万顺,田文杰,赵小菁,范圣第.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骨和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海洋药物,2007,26(2):52-56.
被引量:3
9
ZHU Ming-hua,ZENG Yi,WANG Lin,SUN Tao,PENG Qiang,YE Chang-ning.
The Effect of Bioceramic Composite Extracellular Matrixes Used to Repair Bone Deficiency on Relevant 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J]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07,16(2):47-54.
10
彭海辉,陆海云.
环保型缓/控释技术及其应用[J]
.广东化工,2007,34(8):81-84.
被引量:5
1
彭靖,邓同兰.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J]
.产业用纺织品,1991(4):17-20.
被引量:2
2
李云龙.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甲壳胺的生产和应用[J]
.明胶科学与技术,2001,21(1):34-37.
被引量:2
3
刘冬梅,刘振涛.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和前景[J]
.科学与财富,2015,7(18):138-138.
4
周长忍.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缓释药物中的应用[J]
.现代化工,1997,17(3):19-21.
被引量:9
5
赵瑞芝,王中彦,胡良才.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缓释辅料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17(3):176-178.
被引量:11
6
覃昱,裴国献.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海洋药物,2002,21(3):54-56.
被引量:4
7
罗华菲,宋浩亮.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
.西北药学杂志,2002,17(5):231-232.
被引量:6
8
孟庆梅,吕景渭.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缓释辅料的应用[J]
.山东医药工业,2001,20(6):41-41.
9
辅料与国际市场差距扩大[J]
.制药原料及中间体,2008(9):16-18.
10
药物释放系统研究呼唤药用辅料大发展[J]
.制药原料及中间体,2010(2):5-6.
药学实践杂志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