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其宗旨主要是确立是非真伪善恶的标准,后世以此为基础,将其发展为"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礼法原则。在史学批评上,"名教"先由袁宏提倡,中经刘知几,后至章学诚而得以完善。袁宏主张历史撰述应贯彻"名教"原则;刘知几在肯定"名教"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指出"名教"是史书载录、评判人物应该恪守的标准,史书的编纂、解读应无伤于"名教",应"激扬名教";章学诚则将"名教"作为评判史书和编撰地方志的标准。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0-54,60,共6页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08XZW0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