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圣经》文本看隐喻与象征之辨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美学观念下,隐喻与象征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稳定性与多变性。隐喻多种意义的出现,使文本表达具有丰富性与可理解性,但同一意义的高频出现,就驱使其成为具有稳定意义的象征。二是形而下属性与形而上属性。象征是形而上的,形式与意义天然具有联系,而隐喻则是形而下的,形式与意义可以在具体事件中随机组合。三是情感性与逻辑性。隐喻对人类认识能力产生作用的首要条件就是其天然具备的情感性。但是,象征对情感的要求并不是按照人们的日常理解进行的,象征并不注重情感的具体理解,而只在乎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否符合逻辑。这三个方面在《圣经》中都有着具体而充分的文本与意义体现。
作者 相龙烽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3-156,共4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2011W-17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德]鲁道夫·奥托.论“神圣”[M].成穷,周邦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 2[意大利]但丁.神曲[M].朱维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 3[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 4[美]雷·韦勒克.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
  • 5[美]特雷西.冯川译.诠释学·宗教·希望[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 6[英]约翰·希克.宗教哲学[M].何光沪,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 7[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 8汪堂家.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J].哲学研究,2004(9):71-77.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8

  • 1Riceur, P ,1974, "Metaphore and the Main Problem of Hermeneutics", New Literary History, No, 4.
  • 2Riceur, P ,1997, La Métaphore vive, Paris: Edition du Seuil.
  • 3Sacks, Sheldon (ed,) , 1978, On Metapho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4Barthe, R, 1964, "Rhétorique de Hmage", Communications, No. 4.
  • 5Dubois,J et al. ,1970,Rhétorique général, Paris:Librairie Larousse.
  • 6Riceur, P , 1965, De linterpretation, Essai sur Freud, Edition du Seuil.
  • 7洛克 关文运译.《人类理解论》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3年..
  • 8莱布尼兹 陈修斋译.《人类理智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5页.

共引文献61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