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目前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的缺失,提出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即:建立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法律保护和创新保护。
作者
陈军
机构地区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2年第12期28-29,共2页
Historical Records of Heilongjiang
基金
佳木斯市2011年度重点科研课题项目的成果
项目编号11147
关键词
赫哲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保护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佳木斯政府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充名录说明的通知[R]黑龙江:佳木斯政府,2008.
2
孔德明.
设计创造契机 蜕变推动传承——通过赫哲族代表性造物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S2):39-40.
被引量:7
3
祁进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思路——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为个案[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02-10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祁进玉.
我国文化产业的梯级开发和利用初探[J]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2):100-104.
被引量:2
2
论坛导刊[N].中国经营报,2001-5-22.
3
2008年“热贡艺术”被推荐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初稿.
4
方李莉.
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105-113.
被引量:265
5
费孝通.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
.思想战线,2004,30(2):1-6.
被引量:419
6
刘帅东.
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传统工艺调查[J]
.民族艺术研究,2004,17(2):74-7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5
1
王怡潇.
热贡艺术传承与保护之我见[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78-81.
被引量:3
2
赵士德,田金信.
徽州三雕市场需求特征及技艺传承[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53-56.
被引量:6
3
汪海萍.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状况调研[J]
.前沿,2011(13):164-168.
被引量:9
4
唐仲山.
热贡文化百年学术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4):154-160.
被引量:2
5
李丽,雷鸣,史庆丰.
赫哲族鱼皮和桦皮设计艺术的传承发展探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3,33(4):75-78.
被引量:4
6
吕本勋,罗明义.
民族技艺:旅游化传承与资本化运营——以云南·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与发展为例[J]
.红河学院学报,2014,12(2):70-74.
被引量:2
7
李技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传承研究述评[J]
.三峡论坛,2016(4):87-97.
被引量:3
8
方洁.
保护和发展黄南州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27(2):51-53.
9
李航.
论唐卡传承的主体能动性——以青海热贡唐卡传承人更登达吉为例[J]
.民间文化论坛,2017(2):98-106.
被引量:1
10
吴强.
蔡李佛拳的传承与保护思路探索[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9):233-23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9
1
汪宇明,马木兰.
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J]
.旅游科学,2007,21(4):31-35.
被引量:81
2
杨林川.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挖掘鱼文化,打造民俗旅游度假区[EB/OL]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1/07/21/053295161.shtml.2011.7.21.
3
覃凤琴.
从“非物质”到“外化物质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及其价值考察[J]
.山西档案,2007(5):22-24.
被引量:17
4
陈国华.
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档案式保护[J]
.云南档案,2009(1):35-36.
被引量:1
5
马晓华.
赫哲族鱼皮服饰及其制作工艺的传承发展[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1):150-154.
被引量:8
6
宇恒.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赫哲族鱼皮、桦树皮在漆艺中应用的可行性[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0(1):28-29.
被引量:4
7
王德刚,田芸.
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1):16-21.
被引量:92
8
张继.
“非遗”档案式保护的国际法立法探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114-117.
被引量:8
9
陶园,李青.
论档案式保护在“徐州琴书”保护中的必要性[J]
.兰台世界(下半月),2011(2):60-61.
被引量:2
10
谢菲.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述评[J]
.贵州民族研究,2011,31(3):93-98.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6
1
李岳,刁志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黑龙江省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例[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7-70.
被引量:2
2
李岳,刁志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法律保护路径探究——以黑龙江省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例[J]
.经济师,2013(4):99-101.
被引量:2
3
朴今海,王春荣.
社会转型视域下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与发展[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3-78.
被引量:4
4
郭晓勋,李响.
赫哲族鱼皮文化现代传承与创新研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6):136-141.
被引量:2
5
张永宁,黄佳睿.
元宇宙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展馆传承与保护实践——以佳木斯赫哲族历史文化馆为例[J]
.东方收藏,2023(12):119-121.
6
刘敏.
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3(1):334-33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高佳,谢维光.
赫哲族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2):56-59.
被引量:2
2
李萃琳.
赫哲族的有声艺术——嫁令阔民歌演唱实践[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4):143-146.
3
刘晓春.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实施与跨越式发展[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153-160.
被引量:5
4
王蒙雅.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探究[J]
.传播力研究,2020,4(17):17-18.
被引量:1
5
潘宇,金鑫,张充吕.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衍生品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2020(10):151-152.
被引量:3
6
瞿卓凡,王宇欣,都爽,吴娅,戴雨欣.
浅谈赫哲族鱼皮技艺的创新与推广[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6):4-5.
被引量:1
7
农辉锋.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多维逻辑探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21(3):172-178.
被引量:13
8
林泊宁,黄圣游,孙艺萌.
黑龙江流域赫哲族鱼皮文化的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J]
.西部皮革,2022,44(22):15-17.
9
付成斌,戴佳,郭奕岑.
韧性视域下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鄂伦春族的考察[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7):83-88.
10
黄平.
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6,0(6):41-41.
1
闫淑惠,周建新.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16(4):75-78.
被引量:4
2
打造华夏文明保护和创新发展示范区[J]
.文化月刊(下旬刊),2012,0(4):40-40.
3
贺能坤.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改革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5-8.
被引量:2
4
易华.
论经济新常态下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
.学术论坛,2017,40(1):145-149.
被引量:13
5
徐梅.
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4):80-83.
被引量:5
6
朱世忠,王佐红.
在时代发展中弘扬民族文化——谈“花儿”的挖掘、保护和创新[J]
.共产党人,2008(23):52-53.
7
余继平.
基于传承人本体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初探——以武陵民族地区为例[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2(2):19-21.
被引量:4
8
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及其维护与再造[J]
.公安研究,2009(7):94-94.
9
谭志松.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教育形式及其变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3):32-37.
被引量:11
10
吉礼浩.
四川省美姑县彝族文化与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J]
.青年时代,2015,0(18):118-118.
黑龙江史志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