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兼论三大理论对高职体育课程的影响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文通过对我国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梳理,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现状,评价了三大课程理念,即学科为中心课程理念、学生为中心理念、社会为中心理念,对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得出结论:1)高职体育课程理念应该更新,抛弃和批判学科为中心理念;2)应该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需求,但要讲求实践的可操作性。3)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保证体育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作者
王玲
机构地区
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出处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第6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高职体育课程
学科为中心理念
学生为中心理念
社会为中心理念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8
1
李玉萍.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锻炼价值取向分析[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5):73-74.
被引量:3
2
毛振明.
对建立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体系的探讨[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86-87.
被引量:26
3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标准[Z],2003.
4
陈寿根,谢斌.
“素质本位”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探索[J]
.职教论坛,2008,24(22):53-56.
被引量:9
5
姜生成.
高职体育“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探析[J]
.体育学刊,2008,15(7):71-73.
被引量:28
6
顾渊彦.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及体育课程改革动态.在南京市体育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大会上的报告,在南京市体育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大会上的报告</a>[R]2002.
7
王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教学研究与实验,2010(03):185-187.
8
赵鸽尔.
新课程标准与教育理念转变[J]
.体育文化导刊,2005(8):39-4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陈俊钦,黄汉升,梅雪雄,林取用,洪泰田,余奎康,许红峰.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
.体育科学,1997,17(5):31-35.
被引量:78
2
郑钦漂.
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自我评价探讨[J]
.体育学刊,2005,12(1):109-110.
被引量:9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功能说[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5):1-1.
被引量:24
4
曲宗湖,郑厚成.
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8(3):20-27.
被引量:89
5
赖天德.<我国体育教学特色的研究>[J].教育与科学,1998,01.
6
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与体育教学改革",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
7
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05.
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0-10-19.
9
杨贵仁.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设想[M].北京:体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
周渔村.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0,11(2):1-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61
1
陈丽纯.
美乐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J]
.体育世界,2007(4):31-32.
2
叶吉波.
探析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系统性[J]
.体育世界,2008(7):91-92.
3
舒盛芳,沈建华.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取得的主要突破与问题[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4):32-37.
被引量:25
4
卢晓文.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体育模块教学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62-64.
被引量:33
5
王芳.
新课标下对大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思考[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157-159.
被引量:1
6
庞建民.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研究[J]
.贵州体育科技,2009(3):53-56.
被引量:9
7
高世利.
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的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0):69-70.
被引量:2
8
沈红波.
刍议体能概念及体能训练[J]
.考试周刊,2010(2):131-132.
被引量:3
9
童锦,纵艳芳.
“生命”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
.体育学刊,2010,17(1):50-53.
被引量:29
10
蒯放.
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依据和路径[J]
.贵州体育科技,2010(1):64-6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9
1
蒋旻,徐宇峰,颜乾勇,徐建.
畜牧兽医专业实用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主体、职业协调发展”的体育俱乐部模式[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2):247-248.
被引量:1
2
刘希斌.
高职体育健康课改革的困惑及对策[J]
.体育世界,2012(6):136-137.
被引量:2
3
胡茵.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100-103.
被引量:49
4
桂瑶.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分析[J].西江月,2013(4):39-40.
5
孙一.高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界,2011(13):62-64.
6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标准[Z].2003.
8
姜生成.
高职体育“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探析[J]
.体育学刊,2008,15(7):71-73.
被引量:28
9
王晓.
在树好“健康第一”思想下大力改革高职体育课程[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3):122-122.
被引量:1
10
高德霞.
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改革高职体育课程[J]
.运动,2010(10):100-10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5
1
陈功.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
.柳州师专学报,2013,28(6):97-99.
被引量:5
2
安霞.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5,0(24):15-16.
3
臧卫国.
适应高职学生专业发展的体育课程设置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251-252.
被引量:2
4
石兰萍.
如何以健康为理念进行高职体育改革[J]
.丝路视野,2017,0(22):49-49.
5
姜健.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8(24):144-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兆辉,史为圣,孙建.
浅析基于岗位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J]
.运动精品,2017,36(6):15-16.
2
王静芳,毕先超.
“时代创新”视角下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6):34-36.
被引量:2
3
商汝松.
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16(6):104-106.
被引量:33
4
伞洪光,高晓发.
改革体育教学服务高职学生专业发展的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8,20(6):48-50.
被引量:3
5
潘雨特.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才智,2017,0(29):151-151.
6
王子蒙.
南京市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118-120.
被引量:2
7
沈浩博.
精准体育教学对促进高职学生就业优势的研究——以辽宁职业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20,22(11):86-89.
被引量:1
8
陈新平,叶巧舟.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课程内涵建设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4):117-120.
被引量:4
1
黄君麟.
高职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的设置[J]
.当代经济,2009,26(9):112-114.
被引量:6
2
钱隆.
论如何提升高职篮球教学质量[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13):35-35.
被引量:6
3
董梦佳.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林书豪现象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4):148-150.
被引量:2
4
邱金新,徐剑锋,廖春海.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的研究[J]
.世纪桥,2006(9X):102-102.
被引量:1
5
朱亚男,葛超.
美国残疾人体育组织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19-24.
被引量:9
6
李凤华.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108-110.
被引量:1
7
张箭宇.
基层体校青少年射击运动员选材方式的策略研究[J]
.运动,2016,0(1):28-29.
被引量:6
8
林浩.
中小学乒乓球教学的对策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2008,27(12):44-45.
被引量:1
9
魏高峡,李佑发,孙晓敏.
概化理论及其在运动成绩主观评定中的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53-55.
被引量:3
10
杨伯明.
规范·组合·衔接·创新[J]
.中国学校体育,2016,35(6):42-44.
被引量:2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