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候因子变化与植被指数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利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1955年-2004年气温和降水的气象数据,具体分析了拉萨市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由分析可知拉萨市在近50年里,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年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且降水变化波动较大,其气候干湿交替频繁。结合1980年-2000年的气象数据,利用日NDVI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拉萨地区的植被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气温。
作者
张愉
吴柏清
陈辉
机构地区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内江科技》
2012年第6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气温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分类号
P461.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35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1
王瑕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朱文琴,陈隆勋,周自江.
现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几个特征[J]
.中国科学(D辑),2001,31(B12):327-334.
被引量:47
3
黄一民.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湖南师范大学,2007.
4
范广洲,华维,黄先伦,王永立,刘雅勤,李学敏,李洪权.
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研究进展[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8,28(1):72-80.
被引量:26
5
曾彪.青藏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兰州大学,2008.
6
Myneni P. B,Keeling C D,Tucker C J,et al.Increased plant growth in the northern high latitudes from 1981 to 1991.Nature,1997,386(6626).
7
方精云,朴世龙,贺金生,马文红.
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J]
.中国科学(C辑),2003,33(6):554-565.
被引量:299
8
张戈丽,欧阳华,张宪洲,周才平,徐兴良.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青藏高原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研究,2010,29(11):2004-2016.
被引量:74
9
雷兴儒.拉萨的气候.天气月刊,1957(10):46-52.
10
伍聚奎.拉萨的乔灌木引种[J].云南林学院学报,1983(1):55-62.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宋怡,马明国.
基于GIMMS AVHRR NDVI数据的中国寒旱区植被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遥感学报,2008,12(3):499-505.
被引量:131
2
毕晓丽,王辉,葛剑平.
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及气候因子相关起伏型时间序列变化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284-288.
被引量:70
3
施雅风,郑本兴,李世杰,叶佰生.
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J]
.冰川冻土,1995,17(2):97-112.
被引量:95
4
周锁铨,陈万隆.
青藏高原植被下垫面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18(4):536-542.
被引量:40
5
王伟中,王文远.
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79-82.
被引量:17
6
侯英雨,张佳华,何延波.
利用遥感信息研究西藏地区主要植被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J]
.生态学杂志,2005,24(11):1273-1276.
被引量:23
7
林振耀,赵昕奕.
青藏高原气温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J]
.中国科学(D辑),1996,26(4):354-358.
被引量:196
8
杨元合,朴世龙.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2006,30(1):1-8.
被引量:271
9
张文江,高志强.
青藏高原中东部水热条件与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J]
.地理研究,2006,25(5):877-886.
被引量:22
10
梁四海,陈江,金晓媚,万力,龚斌.
近21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J]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33-40.
被引量:86
共引文献
435
1
王丽霞,张海旭,刘招,张双成,孔金玲,高俪倩.
一种净初级生产力格局模拟及预测耦合模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1,46(11):1756-1765.
被引量:2
2
杨千蕙.
区域气候对土地类型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
.内蒙古气象,2022(5):19-27.
3
薛晓玉,段含明,魏宝成,杜婷,何鸿杰,颉耀文.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NDVI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35-443.
被引量:6
4
彭渊,彭咏石,张军.
基于GEE平台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提取研究[J]
.江西测绘,2023(1):33-35.
被引量:1
5
徐维新,刘晓东.
春末夏初青藏高原地表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特征[J]
.青海气象,2008(S1):111-116.
6
任红玲,唐晓玲.
近24年气温、降水对吉林省植被变化的影响[J]
.地理科学,2007,27(z1):39-46.
被引量:1
7
LI QuanLian,WANG NingLian,WU XiaoBo,PU JianChen,HE JianQiao,XIE Jun.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alkanes of the glacier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significances[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9,52(11):1803-1812.
被引量:6
8
杜国明,匡文慧,孟凡浩,迟文峰,陆灯盛.
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73-82.
被引量:33
9
封建民,王涛,齐善忠,谢昌卫.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以玛多县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141-145.
被引量:43
10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
长江黄河源区高寒植被变化的NDVI记录[J]
.地理学报,2005,60(3):467-478.
被引量:113
同被引文献
23
1
李兴旺,冯宝平.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量预测[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17-119.
被引量:16
2
徐玉英.
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J]
.东北水利水电,2005,23(7):29-30.
被引量:4
3
刘金涛,张佳宝.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水文模拟不确定性影响分析[J]
.冰川冻土,2006,28(4):519-525.
被引量:20
4
仝兆远,张万昌.
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107-113.
被引量:53
5
任罡.
汾河灌区土壤墒情预报经验模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4):88-90.
被引量:13
6
宋晓猛,孔凡哲.
新安江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耦合应用[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6):135-138.
被引量:23
7
侯琼,王英舜,杨泽龙,师桂花.
基于水分平衡原理的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水动态模型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5):197-203.
被引量:16
8
郭庆春,何振芳.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量预报模型[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8):892-895.
被引量:5
9
许秀英,衣淑娟,黄操军.
土壤含水量预报现状综述[J]
.农机化研究,2013,35(7):11-15.
被引量:25
10
白冬妹,郭满才,郭忠升,陈亚楠.
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在土壤水分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14(2):42-45.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2
1
韦丽玲.
乡镇(村)图书馆(室)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初探[J]
.图书馆界,2000(1):1-4.
被引量:5
2
张晓斌,李抗彬,郝改瑞,张小鹏.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新安江模型初始土壤蓄水量计算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21,40(3):15-2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刘琳.
农村文化室建设模式初探[J]
.科技资讯,2007,5(34):219-219.
被引量:1
2
周会群.
县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转型初探[J]
.图书馆,2004(4):105-106.
被引量:3
3
孟玉珠.
牧区旗县级图书馆如何建立纵横网络为牧区生产开展优质服务[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7(1):48-49.
4
耿建华,侯莉.
试论乡镇图书馆的四个基本建设[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2):31-32.
被引量:1
5
谢海燕.
乡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化[J]
.图书馆界,2002(2):17-19.
被引量:2
6
樊红梅,刘晓民,王文娟,陈琼.
基于多种方法的“以电折水”系数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21,40(11):98-105.
被引量:9
7
朱爱华,戴光鑫.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农田分区灌溉需水量模拟[J]
.农业工程,2022,12(7):78-83.
8
鲍舒琪,张成福,冯霜,贺帅,苗林.
山地地貌地表温度的深度学习空间模拟[J]
.遥感信息,2023,38(3):25-31.
1
陈理森.
雷州半岛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J]
.广东气象,2001,23(2):29-30.
被引量:4
2
许长新,陈浩.
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19(5):31-34.
被引量:13
3
王宁练.
冰川平衡线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
.冰川冻土,1995,17(1):8-15.
被引量:25
4
易伟欣,刘保民,黄为.
岩心横向应变与地壳主应力方向的关联性研究[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23(4):315-318.
5
刘翔,黄泰春,朱荣欢.
汶川8.0级地震与云南东部主要构造带强震关联性研究[J]
.地震研究,2008,31(S1):445-451.
被引量:1
6
白思胜,韩宁.
倒楔运动与地震带的关联性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2009,30(5):35-42.
被引量:3
7
钟建华,王毅.
造山作用与造盆作用关联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油气运移与成藏[J]
.世界石油科学,1996(6):15-16.
8
徐胜,张鑫.
环渤海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关联性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125-131.
被引量:4
9
王佳,赵卓然,田月华.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性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2010,22(2):80-83.
被引量:2
10
董安国,胡平昌,郭震冬.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关联性研究[J]
.现代测绘,2012,35(6):40-41.
被引量:2
内江科技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