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民性的神话与历史——传教士话语与清末南昌教案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南昌教案的西方叙事中,知县江召棠被描述为一个撒谎者,一个为了面子而自杀、又以自杀对天主教会实施报复的人。而撒谎、面子和自杀正是在传教士的作品中频频出现的中国人的国民性,一定程度上是由传教士话语建构起来的一种"神话"。通过对南昌教案相关史实的厘正,可知上述"神话"用于表述南昌教案,都或多或少与事实有所出入。传教士话语反映了近代中西间的话语与权力关系,放在晚清教案史脉络中看,它的形成与双方的互相猜疑和敌对的氛围是有直接关联的。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影响到西方人对教案问题的解读。
作者 杨雄威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103,共10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末公众事件研究"(12YJC770064)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J5010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61

  • 1李萍.一九○六年的南昌教案[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6(2):61-66. 被引量:2
  • 2吴永兴.梁敦彦在南昌教案中的往来函稿[J].清史研究,1992(4):113-116. 被引量:2
  • 3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24页.
  • 4《论近时之无真是非》,《中外日报》,1906年7月15日,第1板.
  • 5《电报一》,《时报》,1906年5月23日,(二).
  • 6《南昌教案合同校勘记》,《中外日报》,1906年7月3日,第2板.
  • 7张秋雯.《光绪三十二年的南昌教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动委员会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4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 8Ernest P. Young, “The Politics of Evangelism at the End of the Qing: Nanchang, 1906, ” in Daniel H. Bays, ed., 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 9上海新闻志编委会编.《上海新闻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 10《要件》,《南方报》.1906年3月26日,第1页新闻.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