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马克思“继承人”的吉登斯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资本主义理论的反思性批判,重新确定了社会理论的历史叙事,并认识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是马克思理论研究最具魅力和当代价值的地方。虽然吉登斯后来选择了和马克思一样的创新道路,但他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存在不少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理论成果的持久影响力。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具有相当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同时代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不过,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种批判存在若干过犹不及、似是而非之处。
作者 张亮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研究"(项目号:10JJD71001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Jacques Derrida, Specters of Marx. the state of the debt, the work of mourning,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New York . Routledge, 1994, p. 91.
  • 2吉登斯 安东尼.《为社会学辩护》[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 3Anthony Giddens and Christopher Pierson, Conservation with An- thony Giddens. Making Sense of Moder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 40 -43.
  • 4巴特莫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卢汉龙等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5巴特莫尔.《现代资本主义理论》,顾海良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 6吉登斯.2007年.《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7张亮.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开辟的道路[J].江海学刊,2009(2):34-38. 被引量:13
  • 8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郭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1-3,16页.
  • 9E. O. Wright, "Giddens' s Critique of Marxism", New Left Re- view, 138,1983.
  • 10Alex Callinieos, "Anthony Giddens. A Contemporary Critique", Theory and Society, 14,1985.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庄福龄,孙伯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135页.
  • 2Max Horkheim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Philosophy and the Tasks of an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in Max Horkheimer, Betwee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Selected Early Writings, The MIT Press, 1993, pp.1 - 15.
  • 3Poulantzas, N. , "The Problem of the Capitalist State", New Left Review,vol. 58, (1969) ,pp. 67 -78.
  • 4R. Miliband, "Poulantzas and the Capitalist State",New Left Review, vol. 82, (1970) ,pp. 90,92.
  • 5Nicos Poulantzas, "The Capitalist State--Reply to Miliband and Laclau," New Left Review, vol. 96, ( 1976), pp. 64,66,67,72,74,83.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 9.《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同被引文献20

  • 1高清海.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1):1-12. 被引量:86
  • 2俞吾金.论马克思的社会人类学思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1):37-44. 被引量:7
  •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4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M].郭思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 5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07.
  • 6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 7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 8吉登斯,克理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 9吉登斯.民族一国家与暴力[M].胡宗泽,赵力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86.
  • 10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