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温病下法的应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下法也叫泻下法或攻下法,是攻逐里实、导邪下行的一种治疗方法,为温病治疗大法之一。温病学家柳宝诒曾说过"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他传,故温热病热结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明确指出了温邪传变易入阳明。
作者
张全会
李琤
机构地区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8期105-107,共3页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中医药行业专项[No:200907001-1]
关键词
中医经典
温病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1
林明武,柯晓.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08,27(2):144-146.
被引量:21
2
李云霞.
中药灌肠治疗子宫肌瘤[J]
.光明中医,2008,23(5):631-631.
被引量:6
3
李学爱,杜建华.
活血消症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27-27.
被引量:2
4
崔建华,罗会新.
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30例临床观察[J]
.甘肃中医,2006,19(8):12-13.
被引量:10
5
顾本宇,张全会,马国俊,张雪,张静,张安娜.
腺苷蛋氨酸联合中药直肠滴注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1,26(8):972-974.
被引量:1
6
顾本宇,张雪.
中药直肠滴注佐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61-62.
被引量:2
7
李炜,李晓良,吴其恺,姚思敏,王平,傅佳鹏,邓欣.
中西医结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3):149-150.
被引量:6
8
张宇梅,王亚平.
结肠透析的临床应用进展[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2):118-121.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59
1
杨大国,吴其恺,乐晓华,张炳尧,何清,李晓良.
赤芍承气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S1):156-158.
被引量:9
2
何洁玲.
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8例[J]
.新中医,2004,36(9):59-60.
被引量:3
3
赵秀芹,马勤敏.
结肠途径辅助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一例[J]
.医疗装备,2004,17(10):33-33.
被引量:2
4
喜新,钱正均,郭正刚.
中药灌肠加毫米波辐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4):3230-3230.
被引量:2
5
李保华,王世荣.
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53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2):729-730.
被引量:5
6
王井,余灵辉.
中药灌肠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9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2):20-21.
被引量:2
7
冯继伟,皮小陵.
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J]
.中医药学刊,2005,23(3):558-559.
被引量:5
8
王海涛,黄远航,王寅,朱起之.
序贯结肠透析抢救老年危重患者合并急性高尿酸血症一例[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3):132-132.
被引量:4
9
杨桂玲,曲美娟,衣培芳.
序贯结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1010-1010.
被引量:6
10
王海涛,黄远航,王寅,何燕娴.
序贯结肠透析对系统型红斑狼疮所致急性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4):290-29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56
1
布琼,韩宇鹏,苗瑞,黄如,鲍秀琦.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J]
.广东化工,2021(2):131-133.
被引量:1
2
马健,张丽丽,李永华.
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8,25(1):16-18.
被引量:17
3
胡志辉,晏子友.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8,25(1):19-21.
4
蔡辉,尹秀英,梁萌,许树根,龚春水,孙琪.
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J]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6):962-963.
被引量:5
5
朱善勇,龚婕宁.
温病下法探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2):11-13.
被引量:3
6
吕名南,龚枚,刘全让,杜强.
中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5):3061-3062.
被引量:8
7
李建平,马艳华,蒋文明.
辨证分型联合西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J]
.陕西中医,2009,30(9):1149-1151.
被引量:8
8
肖军,贺文成,李瑾,夏冰.
复方黄柏液对大鼠TNBS结肠炎的治疗机制探讨[J]
.胃肠病学,2009,14(8):473-477.
被引量:13
9
毛德文,黄古叶,龙富立,邱华.
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260-262.
被引量:7
10
努孜古丽.努斯来提,玉山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01-10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1
1
方剑锋,黄海.
浅谈阳明病中脑部神经症状[J]
.陕西中医,2004,25(11):1055-1056.
被引量:2
2
王庆国,李宇航,王震.
《伤寒论》六经研究41说[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23-30.
被引量:50
3
赵绍琴.温病治法是《伤寒论》治法的补充与发展[J].中医杂志,1986,22(11):48-49.
4
仝选甫.伤寒传变“阳去入阴”辨[J].河南中医,1987,12(6):43-44.
5
郭治安.叶天士温病“逆传”是与伤寒六经传变相对而言[J].吉林中医药,1987,9(5):36.
6
朱善勇,龚婕宁.
温病下法探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2):11-13.
被引量:3
7
李刘坤.
论吴鞠通温病下法运用原则与策略[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1):729-732.
被引量:6
8
梁葆朱,梁晓崴,贾志新.
《温病条辨》论温病下法之特色[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6):6-8.
被引量:2
9
魏勇军.
浅谈吴鞠通对阳明温病下法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1-1.
被引量:1
10
刘涛.
阳明病苦寒攻下法的应用及其对温病治法理论的影响[J]
.甘肃中医,2000,13(1):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陈良,李修元,王琦,王谦,韦庆波,赵凡,董珍珍,姜锦.
浅析伤寒阳明病与温病阳明病的异同[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728-1729.
被引量:7
2
闫彦峰,漆文霞,刘凯.
温病下法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176-17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丁瑞丛,杨怡然,刘玲,王平.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浅识[J]
.中医药导报,2017,23(11):13-15.
被引量:2
2
谢秋利,张林林,臧云彩.
试述温病气分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8):1418-1420.
被引量:2
3
周雨桐,索文栋,倪青.
从外感病阳明病阶段探讨温病与伤寒之异同[J]
.北京中医药,2020,39(10):1055-1057.
被引量:2
4
杜磊,徐萍利,杨学惠,杨国汉.
读《温病条辨》,思羽翼伤寒[J]
.中医学报,2020,35(12):2525-2528.
被引量:2
5
宋瑞芳.
《内经》关于便秘的认识[J]
.现代中医药,2021,41(1):106-110.
被引量:16
6
张文星,王荣.
基于肺肠同治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63-66.
被引量:6
7
石美琴,田合禄.
五运六气释阳明三病[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4):1820-1822.
被引量:5
8
贺琪珺,张倩,何舒仪,符强,关枫,贺福元.
承气汤类方群的研究进展及其复方制剂创制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21,32(6):1452-1456.
被引量:4
9
张楚楚,张华敏,李宗友,佟琳,李斌,刘思鸿,董燕,李莎莎,张伟娜,李兵.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7):2473-2479.
被引量:2
10
杜威,张文龙,王献,刘英莲,谢毅强,李凯.
阳明热盛疾病转归[J]
.河南中医,2022,42(9):1297-1300.
被引量:3
1
郭玲.
陈亦工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宿食临床举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8):97-98.
2
林俊华.
大柴胡汤在皮肤科的运用[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4):78-78.
被引量:4
3
沈强,陈孝银.
温病通下逐邪法临证应用[J]
.中医药学刊,2003,21(5):793-793.
4
郭玲.
陈亦工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宿食的临床举验[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7):5729-5729.
5
候恒太.
柳宝诒用药特色抉微[J]
.浙江中医杂志,1990,25(6):244-245.
6
林君平,徐果.
论柳宝诒治疗伏气温病顾护阴液的学术思想[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4(3):42-43.
被引量:4
7
张绍杰.
柳宝诒治温概要[J]
.新疆中医药,1993,11(3):1-3.
8
陈传,顾培华.
试析柳宝诒肝风治验[J]
.中医文献杂志,1999,17(2):12-13.
被引量:1
9
姚石安.
柳宝诒诊治女科病特点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1991,26(5):223-224.
10
喻平瀛.
柳宝诒伏气温病辩治经验钩玄[J]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6):246-24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