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革命时期的“国语”与“白话”——以胡适与黎锦熙为中心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的参与者及以黎锦熙为代表的"国语运动"的参与者的历时言论和事后追述进行考察,说明:在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中,是由"白话"和"白话文学"作为核心的,在历时进程中,它逐渐借助了"国语"和"国语运动"的话语资源,以实现自己根本的社会功能上的诉求。"国语运动"则以实现民族共通语的标准确立为目标,其要求确定一种标准语音和设立汉字注音规范,这与推行白话文其实并无必然联系。1916年至1920年"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呈现的"双潮合一("黎锦熙语)之势,是其资源互相借助的结果;而二者在此之后的分流,以及参与者的不同叙述,则是由其态度和目的指向之不同所决定的历史必然。
作者 徐钺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的《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第1卷,导言部分第10页.
  • 2柄谷行人.《内面之发现》、《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三联书店,2003年.
  • 3钱玄同.《致胡适(二十世纪第十七年七月二日钱玄同敬白)》,《新青年》第3卷第6号“通信”栏目,1917年8月1日.
  • 4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1958年演讲整理稿,见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卷,第238页,中华书局,1993年.
  • 5村田雄二郎.《五四时期的国语统一论争》,赵京华译,王中忱等编《东亚人文·第一辑》,三联书店,2008年.
  • 6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1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
  • 7胡适.《致独秀》,《新青年》第2卷第2号,1916年10月1日.
  • 8黎锦熙.《代序·致张陈卿、李时、张希贤等书》,《胡适文集》第8卷,第1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 9黎锦熙等编.《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会刊》第一期,上海:全国国语运动大会总筹备处,1925年.
  • 10胡适.《<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胡适文存》初集,卷一,第172页,安徽黄山书社,1996年.

同被引文献47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