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乐律实践中的智慧闪光——“阴阳旋宫法”实践与理论初探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旋宫,即宫音位置(调高)的转换,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对拓展调性范围、丰富音乐表现具有积极意义。文献中有关旋宫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如《周礼·春宫·大司乐》所载的旋宫模式:祭天神“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祭地示“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
作者 秦序 李宏锋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2,共18页 Music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尹维鹤《篪探》,《乐器))1984年第1期,第lO-11页.
  • 2《曾侯乙双篪与马王堆双笛筒音音高分析》.
  • 3黄翔鹏《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 4《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第195页.
  • 5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第174-175页.
  • 6赵松庭《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乐器科技简讯》1973年第2期.
  • 7李纯一先生说:"编铃这个新品种的出现,是因为铃受了编甬钟或者编钮钟组合方式的感应,而编钮钟这种新式小型编钟(相对于当是大编甬钟而言)的产生,是由于编甬钟吸收铃的纽制和小巧特点的结果,所以并不存在从编铃过渡为编钟的问题.那些钮钟起源于铃、钮钟直接从铃演变而来等说,都嫌片面、恐非正论."(《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页100).
  • 8项阳《富裕了,传统就丢掉了吗?--以河北霸州胜芳古镇为例》,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传统遭遇现代“高端论坛文稿,2009年10月12日.
  • 9杨荫浏.《写给学习吹奏箫笛的同志们》,《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92-199页.
  • 10李元庆《管子研究》,载《民族音乐问题探索》文集P.18-52.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131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