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春秋时期的“诗言志”与接受意识
被引量:
1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学概念。长期以来 ,学术界更多从创作角度来把握它。本文则从读者接受的视角来观照和审视春秋时期“诗言志” ,认为春秋时期的“诗言志”包蕴了创作与接受的双向内涵 。
作者
洪树华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财经文秘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08-110,共3页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诗学理论
'诗言志'
接受意识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1
徐正英.
“诗言志”复议[J]
.中州学刊,1999(6):108-113.
被引量:8
2
张宇恕.
从宴会赋诗看春秋齐鲁文化不同质[J]
.管子学刊,1994(2):49-53.
被引量:2
3
裴默农.
外交艺术的奇葩——赋诗言志[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2,14(4):56-62.
被引量:4
4
康达维.
论赋体的源流[J]
.文史哲,1988(1):42-47.
被引量:19
5
傅刚.
赋的来源及其流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3(3):69-71.
被引量:3
6
邢天寄.
春秋时期的赋诗和引诗[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5(2):32-42.
被引量:1
7
孙尧年.
《赋体源流辨》驳议——与李伯敬同志商榷[J]
.学术月刊,1983,15(10):78-81.
被引量:1
8
孔慧云.
《左传》用《诗》初探[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0(4):98-102.
被引量:3
9
王济民.
春秋人的觉醒与春秋诗学[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8(6):104-111.
被引量:3
10
王扶汉.
《左传》所记赋诗例发微——论《诗》在春秋时期一种独特的社会功能[J]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118-12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毛振华.
《左传》赋诗研究百年述评[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87-9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小星.
《左传》“赋诗断章”的存在论诠释学分析——作为“哲学训诂学”的探索[J]
.当代儒学,2021(1):77-133.
被引量:1
2
靳芳.
解读《论语》中孔子诗论的特点[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57-58.
3
刘志军,胡霞.
李梦生《左传译注》再商榷[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8(1):86-88.
4
朴钟锦.
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中国“诗赋外交”的形成[J]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3(8):160-161.
5
丁太勰,刘运好.
文本与接受:论《春秋左传集解》的诗学意义[J]
.中国文学研究,2015(4):80-85.
6
刘青云.
论《左传》用《诗》之演变[J]
.长安学刊,2020,11(6):4-6.
7
许结.
从“行人之官”看赋之源起暨外交文化内涵[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4):136-143.
被引量:10
1
聂欣晗.
王夫之诗论的现代接受意识[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52-55.
2
薛宝生.
从年谱、本事等看宋人的诗文接受意识[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34(2):124-128.
3
孙景阳.
评汪国真诗的轰动效应[J]
.中国文学研究,1992(2):105-107.
4
邵德怀.
接受者的小说——评田流的两篇小说[J]
.小说评论,1990(5):85-88.
5
陆喜培.
“飘”不去的“乱世佳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8(S1):32-35.
被引量:4
6
李树声.
难得的永恒 难释的解——漫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J]
.当代作家评论,1986(2):39-42.
7
彭定安.
80—90年代对鲁迅的解读与研究:扩展、深化、提高与问题[J]
.鲁迅研究月刊,1996(1):4-16.
被引量:2
8
张思齐.
宋代的诗意学说与洪迈的接受意识[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4):5-9.
9
何文祯.
“赋诗言志”与读者接受意识[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14(2):47-50.
10
彭定安.
文坛骚乱:捣蛋的“莽汉”与变异的“上帝”——一个非文学的“通俗文学”透视[J]
.当代作家评论,1989(3):68-7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