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双版纳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西双版纳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此,本文就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对策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区域经济合作深度,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开发合作之路。
作者
施江义
机构地区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4期142-143,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对策
西双版纳
分类号
P34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莫泰尧,李平.
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推动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思想战线,2004,30(3):1-4.
被引量:3
2
高素珍.
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西双版纳边境贸易[J]
.对外经贸实务,2006(8):34-37.
被引量:1
3
赵颖新,纳志宏.
云南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9(5):115-118.
被引量:3
4
廖春花,李庆雷.
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初步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5):57-60.
被引量:7
5
杨沐.
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6(11X):233-233.
被引量:1
6
刘秀玲,苗芳,肖杨.
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边境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J]
.国际贸易问题,2005(4):54-5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明庆忠,白廷斌.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J]
.旅游学刊,1997,12(6):24-26.
被引量:33
2
吴德烈.
东北亚次区域的发展前景与环黄渤海地区投资环境[J]
.国际贸易问题,1995(9):22-25.
被引量:1
3
赵丽.
发展口岸经济 壮大龙州县域经济[J]
.当代广西,2005(23):52-52.
被引量:1
4
.云南统计年鉴2000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5
李平.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通道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6
刀爱民.西双版纳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7,(8):13-14.
7
陈烈,沈静.
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以北部湾经济圈为例[J]
.经济地理,1999,19(3):58-63.
被引量:10
8
王晓银.
澜沧江─—湄公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
.创造,1997,5(10):30-32.
被引量:3
9
刘稚.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
.当代亚太,2000(5):53-56.
被引量:9
10
管宁生.
重建西双版纳旅游形象[J]
.生态经济,2001,17(2):36-3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5
1
赵本灿.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中云南的有利条件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1):50-52.
2
王桂玉,赵明,李庆雷,明庆忠.
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构建设想[J]
.经济问题探索,2007(5):141-144.
被引量:1
3
徐艺,李永军.
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07(8):188-190.
被引量:3
4
徐艺.
浅析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J]
.商场现代化,2007(09Z):217-218.
被引量:2
5
胡志丁,骆华松,夏显芳,阳茂庆.
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2):34-41.
被引量:14
6
杨萍芳,苏云海.
基于SWOT分析的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0(8):164-168.
被引量:4
7
冉光和,鲁钊阳,冉曦.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比较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0,30(4):106-112.
被引量:3
8
胡志丁,骆华松,熊理然,张伟.
次区域合作研究方向的变迁及其重新审视[J]
.人文地理,2011,26(1):61-65.
被引量:5
9
胡志丁,吴殿廷.
次区域合作均衡及其政策含义——一个博弈论的视角[J]
.国际经贸探索,2011,27(10):71-76.
被引量:4
10
马晓龙.
区域旅游研究十年:进展与评价[J]
.人文地理,2012,27(2):32-3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
1
张佩芳,韦锐,黄剑荣,张卓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云南发展的地缘经济学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47-53.
被引量:5
2
周玉燕,桂蓉蓉.
西双版纳州开放问题探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12(3):131-1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孙海燕,王泽华.
新形势下西双版纳州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探讨[J]
.中国科技成果,2013(14):10-12.
1
雷仲敏,吴蕾.
山东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J]
.城市,2007(7):7-12.
被引量:4
2
陈铁流.
重庆市地震活动情况及防震减灾对策思考[J]
.决策导刊,2008,0(8):17-19.
3
沈文兴.
福建省山洪灾害防治对策思考[J]
.水利科技,2008(1):11-13.
4
王巍.
做好雷暴观测工作的对策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9):177-178.
被引量:1
5
吕淑琳.
关于推动省会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
.气象软科学,2007(3):166-170.
6
邓亚平,梁思奇,蒋桂斌.
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新接口[J]
.瞭望,2006(23):38-40.
被引量:2
7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措施支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57-57.
8
王平安,刘梅珠.
红水河沿岸县(市、区)强烈要求疏能红水河航道[J]
.珠江水运,2008(4).
9
王勉,张周来.
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J]
.广西城镇建设,2008(3):35-35.
被引量:2
10
彭自正.
江西防震减灾对策思考[J]
.气象与减灾研究,1997,21(4):46-46.
科技信息
2012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