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α1型干扰素86位单—氨基酸置换可以改变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
出处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8-251,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参考文献2
-
1吴淑华,病毒学报,1988年,4卷,193页
-
2赵十侠,中华肿瘤杂志,1984年,6卷,15页
同被引文献28
-
1黎孟枫,金奇,胡钢,郭辉玉,侯云德.A NOVEL VARIANT OF HUMAN INTERFERON α1 GENE[J].Science China Chemistry,1992,35(2):200-206. 被引量:2
-
2侯云德.干扰素的不同亚型与临床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3,6(4):145-148. 被引量:24
-
3毕志刚,莫廉.人alc型干扰素等位基因在部分中国人基因组中占有优势[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3,13(1):56-59. 被引量:5
-
4黎孟枫,张沁,曾庆,朱千政,侯云德.脑啡肽-干扰素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J].中国科学(B辑),1994,24(3):283-288. 被引量:2
-
5侯云德.干扰素研究的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19(3):205-206. 被引量:6
-
6王伟,侯云德.人α1型干扰素突变体(IFN-α1/86D)的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病毒学报,1990,6(4):322-326. 被引量:6
-
7马学军,杜东毅,尹华丽,侯云德.特异结合人IFNα1b中和抗体的两个短肽[J].病毒学报,1997,13(2):169-172. 被引量:8
-
8熊绍银.干扰素-2a[J].中国新药杂志,1997,6(1):18-19. 被引量:2
-
9丁炎平,陈望秋,侯云德,谭维彦,胡荣.小鼠γ干扰素/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域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活性的提高[J].中国科学(C辑),1997,27(4):366-372. 被引量:2
-
10薛水星,吴淑华,韩峰,韩玉龙,魏佳,侯云德.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α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J].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7,7(3):322-326. 被引量:5
-
1王伟,侯云德.人α1型干扰素突变体(IFN-α1/86D)的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病毒学报,1990,6(4):322-326. 被引量:6
-
2侯云德,王伟,李燕.人αⅠ型干扰素突变体(HuIFN-α1/86D)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和热稳定性[J].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1,1(1):71-73. 被引量:1
-
3唐进.“糖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2,14(1):81-82.
-
4朱蔚,郑佐华,袁有忠,周宗祥,毛裕民.编码序列的(G+C)%与蛋白质的耐热性相关性分析[J].Acta Genetica Sinica,1999,26(4):418-427. 被引量:6
-
5吴窈画,彭惠,邵蔚蓝.结晶纤维素降解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32-2534. 被引量:3
-
6陈文强,邓百万.氨基酸的置换与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保守性的评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23(4):8-10. 被引量:5
-
7杨锦,冯红,万民远,焦惠科,张晓露,张义正.短小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基因的随机突变[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16(1):96-99. 被引量:2
-
8高峰.生物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09(9):39-40.
-
9孙国凤.导入ORF提高好热菌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效率[J].生物技术通报,1993,9(12):9-9.
-
10刘劼,马大龙.新型双分子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21(3):194-196.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