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象征主义视域浅析纪录片《沙与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象征主义来源于一种文学思潮,它反对直陈其事、直抒胸臆,强调暗示和运用“客观对应物”来表达感情。它的影响力波及诸多艺术领域,包括影视创作领域。本文从象征主义的视角尝试着分析纪录片《沙与海》中的画面色彩、造型及镜头语言,探讨对以真实性为基本准则的纪录片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作者
雷昊霖
机构地区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系
出处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2期94-95,共2页
The Silk Road
关键词
《沙与海》
象征主义
隐喻
意象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张大明.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4.
2
朱自清.新诗的进步·新诗杂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A]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
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任远.
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5):45-51.
被引量:15
6
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共引文献
14
1
陈赫男.
电视纪录片的创造性真实辨析[J]
.东南传播,2011(7):78-79.
被引量:1
2
李静.
浅谈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J]
.现代交际,2011(8):78-79.
3
吴江.
文献纪录片的文化定位及美学特征[J]
.人文天下,2015(14):78-82.
4
杨阳.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传播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2):153-157.
被引量:31
5
谢凌虹.
纪录片真实记录与主观表达关系探索[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5):90-94.
6
张陆园,刘俊.
新时期中国电视文艺思潮探索综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1):164-170.
7
王沛,高蒙河.
考古纪录片的类别和特性[J]
.南方文物,2017(2):226-231.
被引量:8
8
彭燕君,艾尔登才克.
中外纪录片发展进程和现状[J]
.戏剧之家,2018(9):99-100.
9
华丽莎.
栏目化纪录片制作浅谈[J]
.视听,2012,0(2):22-26.
被引量:1
10
王国霞.
数字技术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J]
.西部广播电视,2019,40(24):106-108.
被引量:2
1
熊玮琪.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简评纪录片《沙与海》[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6):135-135.
2
杨宝磊.
浅谈人类学纪录片的史料价值——以《沙与海》《最后的山神》《俄亚纳西人》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35-37.
被引量:3
3
殷敏.
以《沙与海》为例谈纪录片对化实为虚手法的运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46-46.
4
郑坤峰.
镜头在记录——解读纪录片《沙与海》的视听艺术[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209-210.
5
李亚楠.
光影勾勒沙与海 音画演绎苦与难——简析经典影片之《沙与海》[J]
.戏剧之家,2015(20):108-108.
6
秉新.
台湾著名画家陈其宽教授在京举办八十回顾展[J]
.统一论坛,2000(5).
7
刘姝媚.
纪录片《沙与海》的叙事手法与视听语言分析[J]
.文学教育,2014(18):34-35.
8
牛岩琦.
平面设计的语言形式--点、线、形的基本准则[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3):89-89.
被引量:1
9
夏辉.
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及历史意义[J]
.黄河之声,2016(5):29-29.
被引量:1
10
孙舟萍.
沙与海中的共同生命--纪录片《沙与海》评析[J]
.北方文学(下),2015,0(2):115-116.
丝绸之路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