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选择、文化认同与文化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内蕴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轨迹,文化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旨归,文化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品格。在当下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内蕴,是一个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下如何可能的重要课题。
作者 刘小龙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73,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文化自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研究"(12JD710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8.
  • 2粱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833-834.
  • 3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 4瞿秋白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13.
  •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9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60.
  • 10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二级参考文献20

  • 1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9、259页.
  • 2陈独秀.“宪法与孔教”[A]..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C].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46,148页.
  • 3艾森斯塔特.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轴心[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57).
  • 4罗厚立.“从思想史视角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第225页.
  • 5克雷格·卡尔霍恩.“民族主义与市民社会:民主,多元性和白决”,《国家与市民社会》,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页.
  • 6Michael H. Hunt,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Strong State: The Late Qing- Republican Crisis," in China's 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 pp. 62 - 79
  • 7Suisheng Zhao, "Chinese Intellectuals' Quest for National Greatness and Nationalistic Writings in 1990s," in China Quarterly, No, 152 (1997): 725-745.
  • 8李大钊.“强国主义”,《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63页.
  • 9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52页.
  • 10Roland Robertson, Globalization (London, Newbury Park, New Delhi: SAGE Pubheation, 1992), pp. 98- 105.

共引文献7231

同被引文献93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