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当前社会冷漠现象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道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只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作者
刘江虹
陶柱标
机构地区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7-68,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关键词
社会冷漠
市场经济
哲学思考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5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江哲先.
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J]
.理论观察,2006(5):53-54.
被引量:6
2
廖昌荫.
论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关系[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4):30-34.
被引量: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周建平,喻久娟.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111-112.
被引量:7
5
彭丽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公民道德价值的实现[J]
.知识经济,2010(16):72-72.
被引量:2
6
李佳川,孙洁,唐金根.
我国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J]
.云梦学刊,2011,32(3):130-132.
被引量:7
7
李阳.
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J]
.魅力中国,2011(5):93-9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杨淑民.
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心理干预[J]
.中国成人教育,2007(7):55-56.
被引量:16
2
孙立平.
“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5):65-69.
被引量:31
3
张继如.
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S1):210-212.
被引量:21
4
臧运民,杜阳.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特点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07(5):21-21.
被引量:2
5
白先同,郭志峰.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2):23-27.
被引量:9
6
评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13(4):66-70.
被引量:18
7
于天红.
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其自信心培养[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0):46-47.
被引量:6
8
周建平,喻久娟.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111-112.
被引量:7
9
朱浩亮.
大学生自卑心理初探[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5(2):13-14.
被引量:4
10
陈冬云.
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
.山西科技,2006(1):76-7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355
1
赵绥生.
论共产党先进性两个标准的辩证统一[J]
.理论观察,2004(4):22-23.
2
陈珏宇.
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析论[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9(2):34-40.
被引量:3
3
陈珏宇.
人类行为悖论与制度[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9(4):7-12.
被引量:1
4
牛苏林.
马克思论神话[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50-54.
被引量:4
5
李正红.
艺术真实刍议[J]
.滁州学院学报,2001,3(3):15-16.
6
吕振合.
文化全球化与邓小平文化战略思想[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16.
7
郭利.
浅谈网络伦理的发展现状及治理措施[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8-30.
8
李曙新.
哈贝马斯的社会进化理论评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4(4):15-18.
被引量:2
9
邹宏秋.
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研究[J]
.理论探讨,2004(4):107-109.
10
邹平学.
基于人权视角的政治文明解读[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6):11-1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9
1
向佳.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78-678.
被引量:1
2
鞠鑫,余鹏彦.
社会转型期道德冷漠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探析——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2012(1):29-32.
被引量:4
3
王鑫,李秀芳.
论道德冷漠症的产生根源——兼析体制性因素的道德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3):17-21.
被引量:10
4
刘红宇.
我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进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20(5):1-2.
被引量:1
5
王志远.
社会冷漠的博弈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4):96-102.
被引量:5
6
李亚男.
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3):41-43.
被引量:5
7
何海燕,王晨程.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J]
.科学与财富,2013(1):35-36.
被引量:1
8
崔雪茹,黄汉杰.
社会转型期道德冷漠的原因及其制度规范[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4):135-139.
被引量:6
9
张丽丽.
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探讨[J]
.学理论,2014(30):60-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王芸,刑晓苏.
山寨文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2016(33):176-177.
2
周建勋.
对电视新闻社会冷漠现象报道的思考[J]
.新闻传播,2015(8X):100-10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付彦彬.
电视新闻“社会冷漠现象”透析[J]
.新闻传播,2017(9):112-113.
1
高建富.
公共选择中投票者“无知”和“冷漠”现象及其克服[J]
.三明学院学报,2001,19(4):74-76.
被引量:3
2
林杨.
关于“冷漠”现象的思考[J]
.社区,2004(3):53-53.
3
巫肇胜.
论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现象[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14-18.
4
孙旭友.
居民参与大多数冷漠的原因与对策[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45-49.
被引量:6
5
李成实.
政治冷漠: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J]
.前沿,2012(3):125-128.
被引量:4
6
刘乃芳.
以人性化的设计方式来推进阶层型社区的和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12):96-97.
7
巫肇胜.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研究[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8(4):51-54.
被引量:1
8
林国华.
公众冷漠现象的深层次透视[J]
.教育艺术,1994,0(6):46-47.
被引量:1
9
高旺.
我国大学生公民参与状况的调查报告[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6):157-161.
被引量:6
10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