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判定标准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对应的使动交替形式。形容词化作定语时为"完成"或"被动"义和可以形成领主属宾句则是判断非宾格动词的两个辅助标准,借助它们可判断非宾格性的强弱。
作者 杨作玲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1-113,共3页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740123)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1JYTY1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大西克也.施受同辞刍议-《史记》中的“中性动词”和“作格动词”[M]//意义与形式-古代汉语语法论文集.Muenehen:LincomEurop,2004:375-394.
  • 2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25(3):1-13. 被引量:139
  • 3宋亚云.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 4巫雪如.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看上古汉语的"作格动词"[J].清华中文学报,2009:161-198.
  • 5易福成.《孙子兵法》谓词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45-86.
  • 6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1(1):30-43. 被引量:128
  • 7Cikoski, John S. An Outline Sketch of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Word Classes in Classica Chinese Three Essays on Classical ChineseG- rammar : Ⅰ [ M ]// Computational Analyses of Asian & African Langua- ges no. 8,1978A : 17 - 152.
  • 8Perlmutter D. Impersonal Passives and the Unaccusative Hypothesis [ M]//I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4.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8 :157 - 189.
  • 9Levin B, Rappaport Hovav M. Unaccusativity: At the Syntax - lexical Semantics Interface [ M ].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1995.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240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