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诗学体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将人类个体自由的实现与文学活动结合起来是王尔德文论建构的基本主题,也是其文论建构的内在根基之所在。这一主题贯穿其文学本质论、创作论、批评论等整个文论建构领域。
作者
杜吉刚
王建美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中文系
南昌大学图书馆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4-37,48,共5页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实现说
王尔德
唯美主义
人类个体自由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nd Other Writings [ M ]. Toronto : Bantam Books, 1982.
2
Oscar Wilde. De Profundis and The Ballad of Read- ing Gaol [ M ]. Leipzig: Bernhard Tauchnitz, 1908.
3
Oscar Wilde. The Works of Oscar Wilde [ M ]. New York : Collier, 1927.
4
王尔德.王尔德全集:第4集[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5
Oscar Wilde. Complete Works of Oscar Wilde [ M ]. London : Collins, 1966.
同被引文献
10
1
陈超,李志清.
诗的想象力及其他——问与答[J]
.山花,1996,0(5):55-57.
被引量:5
2
陈超.
重铸诗歌的“历史想象力”[J]
.文艺研究,2006(3):4-13.
被引量:20
3
欧阳文风.
王国维对现代感悟诗学体系的初步建构——以《人间词话》为考察对象[J]
.学术论坛,2012,35(9):64-69.
被引量:1
4
陈超.
近年诗歌批评的处境与可能前景——以探求“历史—修辞学的综合批评”为中心[J]
.文艺研究,2012(12):5-14.
被引量:12
5
夏强.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诗学体系的现代认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3):151-156.
被引量:1
6
赵东.
“通”:论中国现代诗学体系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
.民族文学研究,2013,31(5):24-30.
被引量:1
7
霍俊明,韩少华.
“诗人批评家”:从“先锋游荡”到“诗野游牧”——陈超的诗学研究及作为一种批评的启示性[J]
.当代作家评论,2015(1):126-135.
被引量:5
8
俞兆平.
孙绍振诗学体系的哲学底蕴[J]
.诗探索,2015(7):96-111.
被引量:1
9
杨洁.
情到深处人孤独——陈超的诗论与“诗论诗”[J]
.文艺争鸣,2016(12):170-173.
被引量:2
10
苗雨时.
陈超的现代诗学体系——评《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J]
.诗探索,2005(1):206-21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苗雨时,郭友钊,王之峰,王克金.
陈超个人历史化生命诗学体系[J]
.诗探索,2018,0(1):79-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永,杨洋.
陈超诗学研究述评[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2(5):67-72.
1
刘亚萍.
《紫色》——“妇女主义”灵魂的体现[J]
.山东文学,2009,0(7):124-125.
2
曾兰兰.
论劳伦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3):82-84.
3
吕海萍.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诗歌浅析[J]
.时代文学,2008(23):56-57.
4
吕霞.
伊凡·哥尔诗歌中的情绪美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7):75-77.
5
刘云.
有感于一个艺术家的追美寻美——读孙玲《我在丝绸之路上舞蹈》[J]
.西部(新文学)(上),2009(8):131-132.
6
曹锦清.
为×××服务[J]
.当代青年研究,1988(2):31-31.
7
金东洙.
孔子的审美境界[J]
.当代韩国,2001(4):27-29.
8
韩冷.
《补天》的性思维解读[J]
.鲁迅研究月刊,2006(1):83-86.
被引量:4
9
郭保红.
试论《生死朗读》的多重主题意蕴[J]
.电影文学,2009(23):40-41.
10
王挺.
西方文学中人的自我意识[J]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6(4):59-61.
被引量:1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