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构建标签理论作用下的理想假设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标签理论的诞生是作为犯罪社会学对于越轨者产生以及越轨行为发生的一种事后解释。本文以四个标签层次为变量,研究几种理想假设,通过相关例证来揭示标签论对人性发展的意义。
作者 石惠
出处 《大观周刊》 2012年第30期327-327,291,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吕勇.简评标签理论[J]大众心理学,1992(11).
  • 2欧文·戈夫曼;冯钢.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 3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0.
  • 4江雪莲.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伦理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1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6

  • 1迈克尔*布雷克.越轨青年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 2Marshall B.Clinard, Robert F.Meier.Sociology of Deviant Behavior[M].Fort Worth, 1989.
  • 3Marshall B.Clinard, A Sociology of Deviant Behavior[M].New York,1957.
  • 4Stuart Hunter Palmer, John A.Humphrey.Deviant behavior: patterns, sources, and control[M].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0.
  • 5B.M.索科洛夫.人的道德发展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社,1988.
  • 6B.E.谢苗诺夫.个性道德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