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长昌发展极:构想回顾与后续建议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个世纪90年代"汉(武汉)长(长沙)昌(南昌)"发展极的构想提出了湘鄂赣协作发展的问题。今天,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均衡具有深远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有必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战略规划问题。
作者
江景和
机构地区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50,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发展极
湘鄂赣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中部地区
分类号
F291.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7
1
江景和.关键之举是共建一个新的“发展极”[C].“长江中游开放开发带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1993年10月.
2
江景和.“三分鼎足”与“众星捧月”--关于江西经济起飞的机遇和态势[C].走向21世纪兴赣“隆中对”文集,江西省社联、江西日报、江西省广播电视厅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3
江景和.关于江西经济起飞的重点选择[J].《内部论坛》第266期,江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主办,1994年11月5日.
4
吕桦,章定富,江景和.新世纪新谋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5
种昂,王梦芹.武汉需要一次新的崛起[N].经济观察报,2012-03-10.
6
周绍森,尹继东.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方略[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7
蔡朝阳.湖北省领导两会期间拜会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侧记[N].湖北日报,2012-03-16.
同被引文献
16
1
赵伟.
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战略[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452-457.
被引量:16
2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
.地理学报,2005,60(5):827-840.
被引量:321
3
宋家泰.城市一区域与城市区域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调查研究[J].地理学报,1980,35(4):277-28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9.
5
江西省旅游局.东南沿海“后花园”旅游圈区域旅游战略规划研究[C].2004.
6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网[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2/06/123198730.shtml,2012-02-06.
7
Howard Ebenezer.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
Geddes P.Cities in Evolu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wn-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ties [J]. London: Williams and Norgate, 1915.
9
Gottman Jean.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Economic Geography, 1957, (3).
10
Hall P.Pain K.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M]. London:Earthscan,2006.
引证文献
2
1
江景和.
关于湘鄂赣三省内部和对外合作的若干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13(4):67-69.
被引量:2
2
钟小根,吕桦,江景和,钟业喜.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主轴空间演变探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0):57-6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钟小根,吕桦,江景和,钟业喜.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主轴空间演变探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0):57-60.
被引量:6
2
钟小根.
江西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战略探讨——从地貌、交通综合分析视角[J]
.老区建设,2014(16):9-13.
被引量:1
3
钟小根.
高铁时代江西省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J]
.老区建设,2014(20):15-18.
被引量:1
4
钟小根.
中美日世界500强企业特征及其启示——基于2014年《财富》500强企业案例分析[J]
.市场周刊,2014,0(7):11-12.
被引量:2
5
邓小祥.
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合作协调研究[J]
.特区经济,2015(4):99-101.
6
肖刚,杜德斌,李恒,戴其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2):199-207.
被引量:24
7
张刚,贾志永,左大杰.
基于互感理论的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效应研究——以成都、绵阳、德阳为例[J]
.江淮论坛,2016(2):57-62.
8
王慧娟,兰宗敏,金浩,张超.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演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7(3):107-114.
被引量:18
1
李琰,傅强,史全军.
定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7(6):74-76.
2
国内速览[J]
.重庆与世界,2016,0(17):12-13.
3
崔诗越.
“一带一路”视阈下我国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
.生产力研究,2017(1):61-63.
被引量:3
4
罗小青.
与用电量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准测度——以广东省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5):31-33.
5
龚舒斌.
二级城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J]
.安徽工商,2001(12A):12-13.
6
天津市计委课题组,郝晓远.
关于天津城市化发展的“两带四极”战略构想[J]
.天津经济,2003(10):4-8.
7
李伟.
打造中国广告力量第四极——“海西品牌盛典”在福州隆重举行[J]
.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1):69-70.
8
刘菁,林艳兴.
长江中游城市群筹谋“第四极”[J]
.瞭望,2013(37):44-45.
9
怎樣修改勞動定額[J]
.中国劳动,1954(11):21-23.
10
刘亚洲,杜亮.
“第四极”的新力量[J]
.中国企业家,2003(10):108-109.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