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世纪以来的七月派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七月派小说的出现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文学现象,内蕴着厚重、复杂、另类的现代性品格,因政治权力的强行介入,长时间内从文学史中被驱逐与分离。新世纪以来,七月派小说被重新发现且沿着作家的个案研究和流派的综合研究两个方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研究态势。这是对刻意遮蔽领域的揭秘,是对无奈缺失环节的找回,也是学术研究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重要表现。
作者
邓姿
机构地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
出处
《求索》
CSSCI
2012年第7期142-144,共3页
Seeker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10YBB086)
关键词
七月派小说
个案研究
综合研究
述评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王志祯.
路翎:“疯狂”的叙述[J]
.文学评论,2000(3):103-112.
被引量:18
2
邓姿.
胡风早期理论形成与丘东平的创作实践[J]
.鲁迅研究月刊,2011(2):55-6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9
1
杨经建.
中国文学中“孤独”与“荒诞”问题[J]
.文艺争鸣,2008(4):151-155.
被引量:10
2
刘贤平.
绝望的反抗——论路翎的悲剧意识[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1):49-52.
3
傅异星.
复调视野中的胡风文学理论[J]
.中国文学研究,2005(3):31-35.
4
刘贤平.
《财主底儿女们》中的死亡意识[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3):304-307.
5
乐洪.
2005年1000多人次外国专家来鄂“献智”[J]
.国际人才交流,2006(2):63-63.
6
邱单丹.
以《家》和《财主底儿女们》为例略论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家族小说的差异[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1):23-27.
7
邓姿.
论七月派小说的癫狂叙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101-105.
被引量:3
8
李晓伟,刘琳,薛学财.
《财主底儿女们》与《罪与罚》中的疯狂主旋律[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2):41-43.
9
孙晓东.
丘东平研究:亟待走出不应有的“寂寞”——革命作家丘东平研究述评[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1):30-34.
10
唐明明.
路翎小说美学风格刍议[J]
.开封大学学报,2012,26(3):39-40.
同被引文献
15
1
高远东.
论七月派小说的群体风格[J]
.文学评论,1988(3):34-44.
被引量:2
2
王庆福.
生命力:来自旷野的张力─—对七月派文学的一个宏观考察[J]
.江苏社会科学,1994(2):124-127.
被引量:4
3
王庆福.
痛苦:富有力感的情绪表达——论七月派的文学性格(之一)[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1):63-74.
被引量:2
4
张祖立.
七月派创作和鲁迅传统[J]
.社会科学辑刊,2006(4):197-201.
被引量:2
5
朱珩青.路翎小说的精神世界和"七月派"现实主义.学术月刊.1994(9).
6
叶启良.论七月派小说创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7
邓俊庆.七月派小说论.山东师范大学,2007.
8
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鲁迅全集》十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9
郭德亮.苦难中的生命抗争.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
鲁迅.写在《坟》后面.张效民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8.
引证文献
1
1
黄莉.
论七月派小说生命哲学[J]
.文教资料,2014(31):49-51.
1
万书荣.
近十年来“七月派”研究综述[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3):14-17.
2
李怡.
丘东平:前期七月派小说的大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31(7):14-21.
3
许燕妮,夏良清.
浅析七月派小说的贡献和局限[J]
.天府新论,2005(B11):302-303.
4
邓姿.
胡风早期理论形成与丘东平的创作实践[J]
.鲁迅研究月刊,2011(2):55-60.
被引量:3
5
康长福.
感受血火大地的颤栗——浅论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24-26.
被引量:1
6
孙萍萍.
论七月派小说“流浪意识”的文化内涵[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3(4):102-104.
7
孙萍萍.
论七月派小说“流浪意识”的文化内涵[J]
.贵州社会科学,1999(2):59-64.
被引量:2
8
邓姿.
在启蒙与救亡之间:抗战时期小说的叙事生态——以七月派小说为例[J]
.湖南社会科学,2013(1):209-212.
9
高远东.
论七月派小说的群体风格[J]
.文学评论,1988(3):34-44.
被引量:2
10
邓姿.
鲁迅精神:七月派小说创作的关键词[J]
.鲁迅研究月刊,2012(8):45-50.
被引量:1
求索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