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学生敬畏意识培养之探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我国.“敬畏意识”最初的详细描述见于孔子的言论。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的“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以及董仲舒的“天谴说”.无一不表达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秩序一旦遭到某种破坏就会导致天的“惩罚”的思想。在西方国家,“敬畏”最初源于人们对中古世界基督教时代的了解.敬畏情感作为一种清楚的概念留在人们的意识中,在那个时代,信徒对上帝的“敬畏”是奉献一切、毫无保留甚至盲从的敬畏.这使得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误认为敬畏就是建立在无知、无畏的基础上,是一种指向虚无的、不存在的内心恐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敬畏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每一个阶段.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
作者 郭岩霞
机构地区 河北科技大学
出处 《河北企业》 2012年第7期89-90,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9

  • 1张志伟,吴哲敏.关于自我牺牲的心理机制分析[J].江汉论坛,1999(3):87-90. 被引量:5
  • 2易小明.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J].伦理学研究,2005(1):26-29. 被引量:4
  • 3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三联书店,1988.306.
  • 4[英]詹·乔·弗雷泽 徐育新 汪培基 张泽石.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 5[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5.
  • 6金炳华.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2038—2039.
  • 7[英]奥兹本.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董秋斯译)[M].北京:三联书店,1986.
  • 8[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杨东纯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9万建中.禁忌(Taboo)[J].民间文化论坛,2004(5):115-115. 被引量:8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