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主体多元化之构建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刑事诉讼法原则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社会调查的制度。但现行法律文本与相关文件存在着冲突,实践形式也呈多样性。由于社会调查承载着刑罚个别化、犯罪预防以及社会管理等多种功能,由此决定社会调查报告需有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犯罪原因、处理建议等内容,且还须进行再犯可能性、社会关系修复、社会矫正或帮教可能性等分析。为此,社会调查主体的构建应当是以公检法为主导的、相关社会组织和个体参加的一种模式,它可以衍生出多种实践形式,其中委托——执行的复合模式值得推崇。这一模式中,公安司法机关处于委托、审查、指导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吸收心理学、教育学、网瘾治疗等多领域人才和社会工作者参与调查。
作者 刘涛 岳慧青
出处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2年第6期50-57,共8页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8

  • 1郭欣阳.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性质及其在审查起诉中的运用[J].人民检察,2007(06S):45-48. 被引量:35
  • 2韩晶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A].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0牟"从社会调查到前科封存: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探索与建枸"研讨会论文集[C].45.
  • 31985年《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第16条.
  • 4《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21.1.
  • 5《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87(e).
  • 6曾康著:《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庭前社会调查制度的不足与完善》,http://www.cqyzfy.gov.cn,2008年4月18日访问.
  • 7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8吴钊.合肥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实践及思考[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1):63-6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