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8-19,共2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同被引文献17
1 戴宗智,赵伦.试论世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艰巨性[J] .中国环境科学,1993,13(6):462-466. 被引量:1
2 YOUNGE, AMANDA, FOWKES, et al. The Cape Action Plan for the Environment: Overview of an Eoregional Planning Process [J] .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 2003, 112 (7-8): 15-28.
3 YOUNGE,AMANDA,FOWKES,et al.The Cape Action Plan for the Environment: Overview of an Eoregional Planning Process [J].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3,112 (7-8): 15-28.
4 文传浩 文小勇 等.论政治生态化[J].思想战线,2000,(6).
5 沈清基.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Franco Archibugi的《生态城市和城市影响》一书评介[J] .城市规划汇刊,2001(2):76-78. 被引量:34
6 贺建林,张勇.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初探[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1):28-33. 被引量:6
7 沈清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J] .城市规划汇刊,2001(5):19-24. 被引量:19
8 陆嘉玥.生态经济建设是21世纪的选择[J] .生态经济,2001,17(12):62-63. 被引量:2
9 赵一婷.生态经济:起因、内涵与发展对策[J] .经济纵横,2002(4):28-30. 被引量:19
10 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J] .环境保护,2002,30(5):3-5. 被引量:323
二级引证文献24
1 唐运海,聂敏莉,李桂君,邹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决措施[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164-166. 被引量:3
2 符丽云,顾继光,夏丽华.肇庆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 .生态科学,2005,24(1):12-14. 被引量:2
3 刘可文,刘艳强,刘桂菊.绿色发展理念与西部贫困地区发展[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4):54-57. 被引量:4
4 王峰,石辉.黄土丘陵区廊道研究初探[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5):10-14.
5 李杰.人与环境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以滇池流域地区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6):5-8. 被引量:1
6 贾治革,袁希平,甘淑,刘小利.基于GIS的公路沿线地表植被变化遥感监测——以昆石公路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5):43-47. 被引量:2
7 张惠娥,刘普幸.半干旱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陇东黄土高原环县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6):37-40. 被引量:2
8 张春轶,瓦哈甫.哈力克,马燕,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典型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外部性分析——以策勒绿洲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1):28-33. 被引量:5
9 张理华.安徽淮北平原水环境污染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4):121-127. 被引量:4
10 曹世雄,陈军,陈莉,高旺盛.关于我国国民环境的态度调查[J] .生态学报,2008,28(2):735-741. 被引量:29
1 刘桂素.加入WTO,我国应大力发展绿色产业[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2,16(1):57-58.
2 王璐玲,冯尚斌.欧盟环保指令最新进展与绿色应对[J] .中国标准导报,2009(7):20-24.
3 张家渊.符合欧盟EuP指令之“环境信息揭露架构”比较分析[J] .电子与电脑,2008,8(8):85-90.
4 李丽.京都议定书能否真正为地球降温?[J] .环境,2005(3):88-89.
5 田正育.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企业的对策[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3(2):34-3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