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6,共3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同被引文献28
-
1郭旭.论大学通识教育[J].文教资料,2007(32):137-139. 被引量:8
-
2杨春梅.通识教育:本质与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7-10. 被引量:34
-
3李文霞.试论加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J].教学研究,2001,24(2):104-106. 被引量:4
-
4谢桂红,楼程富,颜洽茂.调整课程体系 拓宽专业面向 强化通识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5(1):43-46. 被引量:19
-
5陈小红.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6,4(1):23-25. 被引量:18
-
6贺加,罗长坤,黄建军.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89-90. 被引量:13
-
7[1]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45.
-
8[8]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
9.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
10李曼丽 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引证文献5
-
1肖文娥,蔡辰梅,刘刚.职中生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素质结构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5):25-29. 被引量:1
-
2孔锦.浅议高职通识教育中的美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2):48-50. 被引量:1
-
3齐艳,赵若冬.论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2(2):49-50. 被引量:3
-
4舒劲松,梁忠,郑启玮.医学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之研究概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9-20. 被引量:11
-
5宋大卫.中等职业教育素质本位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7-3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0
-
1王玉扩,张献辉,王爽,李会增.素质本位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83-85. 被引量:2
-
2刘凤兰,王金茂.高职学生急需提高的三种素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3):44-45.
-
3常逢杰.中专生素质教育的实现及其对就业影响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6):148-149. 被引量:1
-
4姚伟.关于中专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10(11):12-12.
-
5宋延军.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J].教育与职业,2013(17):5-8. 被引量:8
-
6曹锡山.基于当前医学院校推进通识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8):614-615. 被引量:5
-
7安晶.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31-34. 被引量:7
-
8张翠萍,程乐森.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2):259-261. 被引量:16
-
9谢文英,张良芝,尚立芝.中医诊断学通识课程的建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84-86. 被引量:3
-
10丁永霞.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本科教育介绍及启示[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6,30(3):1116-1120. 被引量:3
-
1石明磊.农民:供孩子上大学又有什么用?[J].社会,2000,20(1):8-9. 被引量:4
-
2胡似海.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意识[J].广西教育,2004(07B):88-89.
-
3房志宏.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3(10):54-54. 被引量:3
-
4吕艳芬.影响职校生教育的主要家庭因素及其思考[J].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49-50. 被引量:1
-
5张建敏.教孩子学会感恩[J].中国人民教师,2006(3):22-22.
-
6几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J].百姓生活,2009(1):37-37.
-
7田冬梅.转变家庭教育观[J].现代企业教育,2012,0(1S):82-82.
-
8于音.学习型社会下的终身教育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成功,2013(16):202-202.
-
9邱云.关于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职教论坛,2011,27(26):94-96. 被引量:6
-
10王晓燕.餐桌上的教育(5分钟教育法)[J].家庭教育(幼儿版),2000,0(1):21-2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