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2
1 赵立英,喻峰.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J] .外国教育研究,1998(6):46-50. 被引量:11
2 张进辅.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J] .心理学动态,2001,9(4):330-334. 被引量:11
3 江新华.美国中小学“六特质”人格教育:内涵、模式与效果[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8):44-48. 被引量:4
4 崔波.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3):27-31. 被引量:1
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2).
6 调研组.美国中学学生的品德教育[R].纽约:驻美纽约总领事馆,2000.
7 The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thics and Character at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About Character Education:Research and Resource Links [EB/OL]. http://www. bu.edu/sed/caec/files/links html, 2007-06-04.
8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06quality-standards.pdf [ DB/OL]. http://www.character.org/site/c.gwKUJh-NYJrF/b.993253/k.CB9C/Home.htm,2007-06-04.
9 Character Education Quality Standards[R].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06. 5-16.
10 郑永廷.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1999(3):10-1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3
1 吴海荣,廖伯琴,陈真.美国人格教育评价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8,35(3):79-83. 被引量:3
2 吴绍琪,李志,梁建春.国外学校德育的经验及启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111-115. 被引量:2
3 张晓文,吴胜红.社团工作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43-4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3
1 陈文斌,刘学.日本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信息,2006(11X):16-16. 被引量:1
2 黄海霞.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及塑造[J] .中国电力教育,2008(6):140-141. 被引量:2
3 尹慧,七十三.蒙古族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对蒙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16-18.
4 张颖.美国高校德育特点对我国应用型大学德育建设的启示[J] .管理观察,2010(32):107-108.
5 金政权.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念问题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
6 吴海荣.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1(3):9-11.
7 施计彬,廖锌超.正能量影响下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J] .全国商情,2013(35):71-72.
8 施计彬,刘明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J] .全国商情,2013(36):76-77.
9 郝连涛.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方法探究[J] .商情,2014(17):151-151. 被引量:1
10 刘海沁,邓芳.高职院校社团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学园,2015,0(31):30-3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