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的交流与嬗变--中朝音乐交流溯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古时期东北亚音乐文化交流主要以中国同朝鲜、日本两国的交流为主,中国与朝鲜的音乐交流又早于日本。其时间可追溯到商朝的箕子入朝,而中国与日本的音乐文化交流以1967年在日本发现埙残片为依据,能追溯至日本的弥生时代前期。
作者
吕净植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0-112,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C760047)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交叉学科科研资助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J003)
关键词
音乐文化交流
音乐交流
中国与日本
嬗变
中古时期
时代前期
东北亚
朝鲜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2
杨军.
公元前朝鲜半岛的民族迁徙与融合[J]
.东北亚论坛,2002,11(3):8-11.
被引量:6
3
赵维平.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J]
.中国音乐学,2003(4):34-48.
被引量:47
4
金文达.
佛教音乐的传入及其对中国音乐的影响[J]
.南亚研究,1991(2):75-81.
被引量:3
5
林谦三.《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板,第210页.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曹安和1989:《琵琶》《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岸边成雄1968:《唐代の乐器》[M]东京,音乐之友社.
3
Stein1921: "Ancient Khotan" 3vols London, Ancient Buddhist Paintings from the 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on the Westermost Border of China [ A ]出处同上.
4
宿白主编1989:《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16[C]北京,文物出版社.
5
刘东升等编撰1988:《中国音乐史图鉴》北京[M],中国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所人民音乐出版社.
6
伊东忠太等编1919《世界美术全集》(第三卷)[C]东京,平凡社.
7
董玉祥主编1987:《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第17卷[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8
史记·夏本纪[Z].引作"夹右碣石入于海".
9
金履祥.书经注[Z].
10
郝敬.尚书辨解[Z].
共引文献
57
1
王雅婕.
西亚音乐的研究历史与前瞻[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1):363-378.
2
赵维平.
丝绸之路胡乐人现象研究[J]
.音乐研究,2021(1):47-61.
被引量:1
3
郑祖襄.
"弦鼗"研究的争议与讨论[J]
.中国音乐学,2005(1):58-66.
被引量:13
4
王福生.
敦煌壁画中的部分乐器考辨[J]
.中国音乐学,2006(4):76-79.
被引量:2
5
许彩萍.
汉代音乐文化艺术对南音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J]
.福建艺术,2007(1):54-55.
被引量:1
6
李维路.
略论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与艺术表现力[J]
.人民音乐,2007(2):73-75.
被引量:3
7
孙宁宁.
“三尺檀龙”是三弦吗?——对史学界三弦定论的重新认识[J]
.音乐研究,2007(3):33-36.
被引量:3
8
刘洋.
“云和”考[J]
.音乐研究,2008(4):45-56.
9
陈春燕.
汉族琵琶的历史演变探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1-83.
被引量:1
10
顾楠.
从琵琶的发展史看唐代各民族音乐的融合[J]
.大舞台,2010(3):11-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林大雄.
中国正史中的中朝音乐文化交流史料研究[J]
.中国音乐学,1999(1).
被引量:11
2
叶栋,金建民.
《仁智要录·高丽曲》解译与考释——兼论古代朝鲜和外族的音乐文化交流[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3):1-15.
被引量:8
3
刘伟.
高句丽乐文化考论[J]
.社会科学战线,2013(11):116-1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赵晓鸥,刘诗洋.
隋唐高丽乐之嬗变[J]
.四川戏剧,2022(11):173-176.
1
杲如.
少数民族对词乐——燕乐的贡献[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1):42-48.
2
肖佐.
永恒的回忆[J]
.健康博览,1997,0(8):39-39.
3
郑君.
太阳和风[J]
.出国与就业(出国专辑),1997,0(8):13-13.
4
马亚楠.
日本“和样”书法与“唐样”书法略说[J]
.书法赏评,2017(1):48-51.
被引量:5
5
石言.
照照纣王这面“镜”[J]
.中国职工教育,1995,0(4):43-43.
6
海佛.
玉米骡子[J]
.黄河文学,2007(5):42-53.
7
尤怡红.
潮流涌汇自有好景观——中国音乐发展之我见[J]
.福建艺术,2001(4):45-46.
8
姚继中,林茜茜.
日本文学理念(二) 万叶和歌之风骨——‘ますらぉぶり’[J]
.日语知识,2010(2):31-32.
9
铭钺,小品.
商朝的故事[J]
.文学少年(小学),2005(10):34-35.
10
彭君堂.
彭君堂诗歌[J]
.参花(上),2017,0(3):126-127.
文艺争鸣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