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1,共4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二级参考文献5
-
1潘云鹤.面临挑战: 大学的应答[J].上海高教研究,1997,17(5):9-12. 被引量:14
-
2冯之俊,周宏春.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上)[J].中国软科学,1998(5):9-14. 被引量:54
-
3周远清.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4):4-8. 被引量:41
-
4王大中.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推进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19(2):1-9. 被引量:21
-
5崔景贵.社会转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4(3):52-5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31
-
1张宝蓉.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概述[J].三明学院学报,2002,20(3):105-109.
-
2柴素芳.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3):117-119.
-
3尤雅娟.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 面对知识经济挑战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0(S1):29-31.
-
4朱昆.试论创新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33-35. 被引量:24
-
5鲍金.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26-28.
-
6陆道平.转型时期道德品质教育的支撑条件研究——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32-35. 被引量:2
-
7宋大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2):91-92. 被引量:1
-
8张云彩.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2):82-84. 被引量:3
-
9杨宁.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高教探索,1999(4):7-10. 被引量:45
-
10孙成娟.培养创新型人才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J].科技信息,2010(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5
-
1周晓虹.时尚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5(3):35-46. 被引量:55
-
2崔景贵.创造性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青年探索,2001(1):34-37. 被引量:3
-
3戴素芳 董艾辉.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障碍分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
4(英)丹尼斯·劳顿等著,张渭城等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247页.
-
5潘菽.《心理学和教育》[J].《教育心理研究》,1940,.
-
6李强.公共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
-
7黄志斌.科技创造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
-
8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
9焦春丽.如何突破创新思维的障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12-13. 被引量:2
-
10赵学勤.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质量评价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22-25. 被引量:42
二级引证文献16
-
1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5):538-540. 被引量:37
-
2荆磊.惧错畏败心理与大学生创造性的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5,4(1):10-12. 被引量:1
-
3肖征.中美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95-96. 被引量:3
-
4赵江.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AHP评价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14-115.
-
5李甲贵,程小敏.新新人类的群体特征与消费行为[J].商场现代化,2007(11X):37-38. 被引量:2
-
6韦玮.略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测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8(2):85-87. 被引量:8
-
7何基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4(5):29-31. 被引量:2
-
8项丽君,刘俐.论产学研相结合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123-125. 被引量:8
-
9杨晓明,王晓玲,丛日宏.高职学生创新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0):107-108. 被引量:2
-
10黄俊毅,陈相光.大学生评价体系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1(9):166-169. 被引量:4
-
1罗湘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83-84. 被引量:15
-
2赵琳琳.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3,9(5):65-66.
-
3昝宏洋.实践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J].俪人(教师),2014(21):149-149.
-
4向学杰.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09,3(4):123-125. 被引量:5
-
5张文静.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4):74-76. 被引量:10
-
6游桂兰.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9):162-163. 被引量:1
-
7李慧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1):55-56. 被引量:5
-
8郝云忱.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6):5-7. 被引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