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0年第5期20-22,共3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共引文献77
-
1苏富忠.知识价值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4):361-368. 被引量:2
-
2苏令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辨析及其优化[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9):64-68. 被引量:4
-
3吴永军.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评山西忻州七中的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3):36-39. 被引量:10
-
4王坚,宋立平,温夫成.接受理论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6(8):5-6. 被引量:2
-
5于宏.略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可接受性[J].琼州大学学报,2007,14(1):28-29.
-
6陈思莲.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情感接受模式初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8(1):35-37.
-
7苏景强,富苏苏,卢梅.接受图式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2):143-144. 被引量:1
-
8王莹.主体域:解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新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2):59-61. 被引量:1
-
9郭艳,陈秀菊,江芸.用期待视野理论审视体育教学改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F06):23-25. 被引量:5
-
10陈金容.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2):179-18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5
-
1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3):62-66. 被引量:122
-
2刘仲玺.辩证地认识共青团工作中的主客体[J].团校学报,1985,5(3):52-52. 被引量:1
-
3张建桥.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含义的科学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9-12. 被引量:9
-
4杜金亮,孙红霞.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是人的发展[J].理论学刊,2002(4):55-59. 被引量:4
-
5苏令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辨析及其优化[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9):64-68. 被引量:4
-
6祖国华.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与载体[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6):87-88. 被引量:8
-
7卢岚,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564-568. 被引量:11
-
8李江凌.平等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原则[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9):24-25. 被引量:4
-
9[2]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竺培良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
10冉昆玉 朱成全.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36-39.
引证文献6
-
1赵杰.浅析心理场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3):95-96.
-
2赵杰.论师生关系对德育实效的影响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3):23-24.
-
3卢黎歌,田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略述[J].思想教育研究,2008(7):7-10. 被引量:6
-
4赵杰.刍议道德体验教学的实践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2):95-96.
-
5赵杰.体验之于德育的方法论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100-101.
-
6刘君.基于接受理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初探[J].中国职工教育,2012,0(A09):39-40.
二级引证文献6
-
1高攀.社会变迁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再认识——基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3):142-145.
-
2牛广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主体定位的逻辑审视[J].经济研究导刊,2009(7):215-216. 被引量:1
-
3高登辉,张秀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2):126-127.
-
4杨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J].商情,2011(27):4-4.
-
5孙传辉.凝聚就业主客体合力 提升大学生就业实效[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2):69-71.
-
6蒋礼文,叶焰.基于人才培养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74-76. 被引量:1
-
1蔡卫东.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1999(11):34-36. 被引量:1
-
2杨金一.谈对学生诚信的教育[J].人生十六七,2016,0(9Z):4-4.
-
3韦立群.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新探[J].广西粮食经济,2003(1):40-40.
-
4王倩华:以民主的方式养成道德[J].小学德育,2011(5):4-4.
-
5张东妮.学校道德教育方法之展望[J].文教资料,2006(10):53-54.
-
6孙桂英.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天津教育,2003(9):20-21. 被引量:1
-
7黄为民.学校“道德银行”好[J].老年人,2004(7):13-13.
-
8马昂.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0(2):15-16. 被引量:1
-
9张海荣.从师生关系看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10):126-128.
-
10张艳红.浅谈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0(2):32-3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