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创新能力之谜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近完成的“蛟龙”号深潜突破7000米以及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对太空和深海未知领域的探索又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与此同时,在民用高科技领域,近年来中国在商用大飞机、高铁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者
甄志宏
刘长喜
马莹
顾小建
胡玉婷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
出处
《文化纵横》
2012年第4期78-84,共7页
关键词
“举国体制”
中国
产业政策
创新能力
高科技领域
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
大飞机
分类号
F1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
1
谢良兵.
中国大飞机能否重返蓝天[J]
.商务周刊,2005,0(6):26-28.
被引量:1
2
高梁.
中国民航工业的现状及其问题——以MD90干线飞机项目为例[J]
.战略与管理,2000(4):105-11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顾唯明.
评述21世纪初中国若干关键LCS建设项目的RMS管理[J]
.科技导报,2005,23(5):46-49.
被引量:1
2
胡楠.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等文商榷[J]
.战略与管理,2004(1):12-25.
被引量:13
3
胡楠.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二)[J]
.中国招标,2004(06M):11-15.
同被引文献
66
1
叶笃初.
生命第一与举国体制[J]
.理论导报,2008(6).
被引量:3
2
李祖德.
评魏特夫的“治水社会”[J]
.史学理论研究,1995(1):18-25.
被引量:5
3
蒲慕明.
大科学与小科学[J]
.世界科学,2005,27(1):4-6.
被引量:10
4
吴晓波.
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J]
.科研管理,1995,16(2):27-35.
被引量:142
5
卡尔.波普尔.
科学进步的障碍[J]
.科学启蒙,2004(9):2-2.
被引量:1
6
郭克莎.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作用和战略[J]
.产业经济研究,2005(5):1-12.
被引量:51
7
吉昱华,杨克泉,马松.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培育技术”的转变[J]
.重庆社会科学,2006(4):19-24.
被引量:10
8
胡维佳.
“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制定、作用及其启示[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3):207-212.
被引量:22
9
段治文,钟学敏.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13(3):108-108.
被引量:4
10
张扬,易显飞.
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21-2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陈广利,张桂兰.
走出防治腐烂病的误区[J]
.林业科技通讯,2000(4):47-47.
2
陈慧萍.
着力增强创新活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J]
.商情,2014(23):140-140.
3
黄涛,郭恺茗.
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反思与重建[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4):35-40.
被引量:11
4
杨燕.
我国制造业技术学习与追赶的特点与逻辑遵循——基于以企业为核心主体的分析框架[J]
.技术经济,2020,39(2):37-45.
被引量:5
5
刘子曦.
“牌子”先行与产业创新困境:政产学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与运行[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6):162-176.
被引量:4
6
杜传忠,任俊慧.
中国制造业关键技术缺失成因及创新突破路径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20(22):10-1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韦铁,谢林玲.
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影响因素协同效应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4):123-130.
被引量:3
2
石城宇,韦铁.
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研究[J]
.广西经济,2021(5):75-80.
3
陈广利,张桂兰.
走出防治腐烂病的误区[J]
.林业科技通讯,2000(4):47-47.
4
张晓晶.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J]
.经济学动态,2020(5):15-27.
被引量:18
5
雷丽芳,潜伟,吕科伟.
科技举国体制的内涵与模式[J]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21-1927.
被引量:34
6
苏铮,李丽.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装备“卡脖子”问题的研究[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21(1):47-50.
被引量:6
7
杜传忠,任俊慧.
中国制造业关键技术缺失成因及创新突破路径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20(22):10-18.
被引量:9
8
宋灵恩.
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网络强国的思考[J]
.电信科学,2021,37(5):9-13.
被引量:1
9
贺灵,蒋晨帆,易秋平.
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来自泛珠三角的区域层面数据[J]
.科技和产业,2021,21(8):1-7.
10
汪涛,韩淑慧.
重大工程中国有企业主导整合实现产业技术追赶机制[J]
.技术经济,2021,40(9):56-64.
被引量:3
1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J]
.中国监察,2012(21).
2
杨凯.
中国人可以更自信一些[J]
.东西南北,2012(16):7-7.
3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产业政策[J]
.决策探索,2014(20):12-14.
被引量:15
4
刘鹤.
关于九十年代中国产业政策的报告[J]
.中外产业科技,1994(4):18-20.
5
2015科技界十大新闻[J]
.中国科技奖励,2016,0(1):14-16.
6
发挥全市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 挑战科技创新未知领域高峰[J]
.决策导刊,2010(8):5-5.
7
我国迫切需要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J]
.中国产业,2012(10).
8
张爱国,张淑莉.
中国产业政策区域化问题透析[J]
.中国改革,1998(3):22-23.
被引量:1
9
谢晓霞,赵英.
中国产业政策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分析[J]
.经济管理,1998,24(3):62-64.
10
刘社建.
中国产业政策的演进、问题及对策[J]
.学术月刊,2014,46(2):79-85.
被引量:18
文化纵横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