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修辞学的未来与非笛卡尔哲学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汉语的构词学、发音学、句法学几个面向都显示强烈的与西方不同的面貌和特质。亚里士多德和希腊罗马修辞学家所立下八大词类的传统并不适于汉语。Kristeva注意到汉语语词的多值性是绝对的:一个词不经过任何词形的变化,成为一个代表一件事物或过程或素质的能指,例如第二声的shi代表十、时、季节、运气、食物、石头、月蚀等等。总之,汉语研究除了参考西方既有的成就,同时也需要有远见和雄心,在西方研究的尖端上接上汉语研究的新视域,这才是海峡两岸语言学家以及修辞学家必须合作与共同努力的目标。
作者 陈永禹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关绍箕.实用修辞学[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
  • 2罗素;钟建闳.西方哲学史[M]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
  • 3孙志文;魏思齐.孙志文教授著作精选暨感恩专辑[M]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2011.
  • 4索绪尔;高名凯.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5Aitchison;Jean.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 6Kristeva,Julia. Language--the unknown:an initiation linguistic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9.
  • 7Saussure,de Ferdinanad.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The Philosophical Library,195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