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贵州德江傩戏文化保护问题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贵州德江傩戏源远流长,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几年来,德江政府一直重视傩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德江傩戏保护方面的部分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德江傩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
王静思
机构地区
北京化工大学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0B期201-202,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关键词
德江傩戏
德江政府
传承与保护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庹修明.
贵州傩戏文化[J]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89-95.
被引量:12
2
邓光华.
回顾与思考——贵州傩文化研究25年[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24(1):85-90.
被引量:1
3
田婧,郭诗华.
贵州傩戏及其面具的文化功能研究[J]
.科学与财富,2010(9):135-13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杨军昌.
道真傩文化及其传承问题——《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傩文化》读后[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1):47-50.
被引量:3
2
杨军昌.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1988~2007)·傩文化》读后谈[J]
.中国地方志,2012(4):43-47.
3
严卿方,姜葵.
贵州少数民族动画的发展及网络传播[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2(6):87-90.
被引量:4
4
涂金龙.
印江傩戏的文化特征[J]
.音乐时空,2014(6):108-108.
5
刘国华.
彝族“撮泰吉”的文化生态与现代传承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4(8):162-165.
被引量:6
6
吴电雷.
论贵州多民族傩信仰的社会性[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32(2):20-25.
被引量:2
7
吴电雷.
论贵州多民族傩信仰的社会性[J]
.群文天地(贵州),2018,0(2):10-16.
8
刘洋,肖远平.
屯堡文化研究四十年:流变轨辙与演进创新[J]
.民俗研究,2020(4):63-73.
被引量:10
9
黄海燕,孟雨菲,李胜强.
傩戏的艺术治疗功能研究——以安顺屯堡地戏为例[J]
.安顺学院学报,2020,22(4):54-57.
被引量:1
10
邓晓芳.
贵州德江傩文化探析[J]
.汉字文化,2021(24):165-166.
同被引文献
15
1
庹修明.
贵州傩戏傩文化[J]
.文化遗产,2008(3):11-18.
被引量:25
2
钟培林.
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J]
.老区建设,2007(8):9-11.
被引量:7
3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难题[EB/OL].http://www.ccdy.cn.2010-03-15.
4
吴秋林.
仪式与傩戏的神性空间[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23-28.
被引量:9
5
陈玉茜,何清新.
关于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人的思考[J]
.艺术评论,2011(3):84-87.
被引量:3
6
智联忠.
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
.艺苑,2011(3):100-103.
被引量:9
7
杨亭.
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J]
.艺术百家,2011,27(5):131-136.
被引量:6
8
牛加明.
安顺地戏面具雕刻艺术特色探析[J]
.包装世界,2012(3):86-87.
被引量:3
9
刘怀堂.
贵州地戏不是“军傩”[J]
.四川戏剧,2012(3):66-69.
被引量:10
10
程明,万绍芳.
江西傩文化传承与民间信仰融合力[J]
.前沿,2012(9):180-18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陈玉平,何飞.
贵州傩文化发展现状综述[J]
.教育文化论坛,2014,6(1):111-115.
被引量:4
2
陈岩.
试析德江傩戏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基于艺术文化学视角的思考[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61-64.
被引量:6
3
加依娜西.
分析池州市傩戏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J]
.智库时代,2018(44):128-1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苏翔.
贵州傩戏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研究——兼论对山西傩戏的启示[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143-146.
被引量:4
2
叶楚豪,文侃.
傩文化在江西萍乡的传承和保护[J]
.萍乡学院学报,2017,34(1):9-14.
被引量:6
3
周晓岩.
简析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
.艺术评鉴,2018,0(4):183-184.
被引量:3
4
刘敏.
德江傩堂戏的档案式保护初探[J]
.兰台内外,2018(4):8-9.
被引量:1
5
马丽亚.
安顺地戏面具元素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对策[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20-123.
被引量:1
6
沈娟,孙淑萍.
傩文化元素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和思考[J]
.科技资讯,2019,17(10):224-225.
被引量:2
7
苏翔.
新时代贵州傩文化的挖掘、利用与启示[J]
.歌海,2019,0(5):113-116.
被引量:2
8
刘向东.
江西省傩舞文化校园传承研究[J]
.福建茶叶,2020,42(1):228-229.
9
张羽华,余继平.
构建中华传统乡村戏剧的学术生态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江流域傩文化研究基点与趋势[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7(6):70-79.
10
李志远.
新世纪安徽傩戏研究的特点及趋向--基于CNKI数据库的分析[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3):41-53.
1
王家录,吕燕平.
穿青人的傩戏文化及其旅游开发[J]
.安顺学院学报,2011,13(2):70-72.
被引量:6
2
刘燕.
从傩戏文化中寻找美术思想[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7):50-51.
被引量:1
3
杨立.
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
.神州民俗,2014(14):80-82.
被引量:2
4
谢云中.
贵州德江扶阳古城石雕图案探究[J]
.铜仁学院学报,2014,16(2):122-124.
5
吕超.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大连大学学报,2015,36(4):80-83.
被引量:9
6
于千.
萧昱“回头”[J]
.艺术当代,2010(7):78-79.
7
郭嘉,李纶,陈亮.
浅析楚雄彝族老虎笙傩戏文化[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11):79-80.
8
杜高鹏.
仪式与信仰:甘肃中东部的傩祭“烧社火”[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12):134-136.
被引量:2
9
蔓兰.
《五脏六腑点穴法》辉煌成就创业路[J]
.科技创业月刊(创富指南),2006(7):77-77.
10
周婧,范凌云.
江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J]
.音乐时空,2012,0(9X):80-80.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 第10B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