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人才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及途径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今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改变以往单一知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全面型人的能力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期人才战略发展的根本要求。文章立足于高校德育实际,提出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锻炼、道德能力培养及人文精神塑造三方面加强人才素质培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
田瑞华
机构地区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2年第8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高校德育
素质人才
实效性
分类号
G623.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宏,姚丽凤.
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2007(19):23-23.
被引量:5
2
徐建洪.
大学生创新能力认识误区分析及其培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6):61-63.
被引量:2
3
沙洪成.
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76-77.
被引量:104
4
卢宝祥.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低弱成因分析[J]
.高教论坛,2003(6):75-78.
被引量:12
5
邱丽萍,张凤华,张继红.
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研究与改革[J]
.中国包装工业,2003(12):82-83.
被引量:5
6
刘建华.
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9(3):49-5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秦祖泽,黄俊伟.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初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0-42.
被引量:8
2
黄牧怡.
走进思维的新区[J]
.现代交际,1997(1):36-36.
被引量:1
3
黄雪雄.
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
.图书馆论坛,2006,26(1):204-206.
被引量:31
4
汪丽达.
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2):67-68.
被引量:5
5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6
刘修明.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7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8
曹利华.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
杨小靖.
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育评论,2001(4):64-65.
被引量:21
10
郭东生.
以新的学习观导引大学生学习——首届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综述[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21-23.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121
1
闫淑红,王红云.
浅谈实验员和任课教师间的相互沟通[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1).
被引量:4
2
穆晓.
职场需求视角下管理专业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战略思考[J]
.大家,2011(9):4-4.
3
张丽,杨怀卿.
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
.中国农业教育,2005,6(4):58-59.
被引量:8
4
王立.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98-199.
被引量:14
5
王子淳.
学会做人:教育的本质[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14(6):74-75.
被引量:2
6
钟庞和.
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6,19(2):238-240.
被引量:4
7
蔡卡宁.
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以经济管理类学生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56-57.
被引量:19
8
赵辉.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思考[J]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3):108-109.
被引量:9
9
王敏坚.
从“挑战杯”看高职院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J]
.职教论坛,2006,22(05X):23-24.
被引量:8
10
王福泉.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教育探索,2006(10):6-8.
被引量:9
1
方喻.
论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J]
.学习月刊,2006(10):92-93.
被引量:5
2
吕宏迁.
让品德与生活课回归本位[J]
.甘肃教育,2014(16):71-71.
3
袁炳飞.
立足学校德育实际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J]
.学校管理,2003(2):44-45.
4
王岩.
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J]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1):60-60.
5
陈娇娇,刘佳.
浅析提升理工科大学生文学修养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9):216-216.
6
林长青.
谈人文精神塑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
.中国科技财富,2010(6):211-211.
7
谭波.
关于受教育者个体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7(06S):1-2.
8
方景融.
小班幼儿亲他性心理初探[J]
.福建教育(德育)(F版),2012(1):52-54.
9
刘谦.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10):80-80.
10
卢立范.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2002(4):69-6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