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建筑》
2000年第6期42-45,共4页
World Architecture
同被引文献15
-
1赵飞,张书函,陈建刚,孔刚,龚应安.透水铺装雨水入渗收集与径流削减技术研究[J].给水排水,2011,37(S1):254-258. 被引量:55
-
2谢振宇.生态美—可持续发展建筑[J].广东建材,2005,28(5):77-77. 被引量:2
-
3夏菁,黄作栋.英国唐卡斯特市地球公园会议中心[J].世界建筑,2004(8):80-81. 被引量:1
-
4席晖,白梅,王首一.低能耗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J].山西建筑,2007,33(32):198-199. 被引量:13
-
5李戎主编.美学概论[M]. 齐鲁书社, 1999
-
6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穹顶的艺术性采光设计.
-
7谈当代公共艺术的多样化表现形式 中国公共艺术网专 2014-10-11.
-
8李保峰.德国柏林国会大厦今昔[J].新建筑,1998(2):54-55. 被引量:3
-
9朱欢.真正的福斯特建筑──国会大厦[J].世界建筑,1999(10):40-46. 被引量:7
-
10薛恩伦.重视环境、文化传统与生态平衡的高技派建筑[J].世界建筑,2000(4):26-29.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4
-
1聂大为,张滨,刘笑尘.绿色技术再生的城市公共空间当代艺术表达[J].设计,2016,29(1):159-160. 被引量:7
-
2周官武,姜玉艳.德国国会大厦 建筑新道路[J].创意设计源,2011,0(2):30-35.
-
3沙重龙.绿色建筑的美学属性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8(3X):77-79. 被引量:1
-
4李有清,刘志安.公共建筑绿色照明设计研究——以云南高校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7):24-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郝培宁.绿色建筑设计的美学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0(6):241-241. 被引量:3
-
2毕璐璐.城市交通节点——过街设施创新设计研究[J].设计,2017,30(15):60-61. 被引量:3
-
3朱青.固体废弃物再生在人居环境中的设计[J].设计,2018,31(17):64-65. 被引量:1
-
4陈相.江苏省泰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设计的探索研究[J].设计,2019,32(2):96-98. 被引量:6
-
5李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推进天然材料的创新型研究[J].设计,2019,32(9):82-83. 被引量:2
-
6唐杰.珠海民生服务设计之牡蛎壳再利用研究与实践[J].设计,2019,32(19):88-90. 被引量:3
-
7魏晋,刘洋.公共设计中SUPER GRAPHIC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城市再生地区为中心[J].设计,2022,35(2):100-103. 被引量:3
-
8王蔚,陈悦,邵长娟,林斌.倒三轮电动车的紧凑型内饰设计初探[J].设计,2023,36(1):137-140.
-
9柏金龙.绿色照明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照明电器,2024(8):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