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纪念活动与三民主义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文化符号.三民主义对于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说有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变迁。正像宋进研究发现的.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五次转变.①中共对三民主义的科学认知(无论从策略还是国情角度)直到抗战时期才有了新的突破。应该说.在日本对华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共民族解放思想的转变促使其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再度认同。
作者
魏建克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北京党史》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三民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
纪念活动
中共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政党
民族危机
文化符号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9
1
宋进.
再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研究[J]
.近代史研究,1991(5):224-240.
被引量:3
2
蔡乐苏,曾静.
弹性的符号——抗战时期中共言说中的孙中山与三民主义[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1):10-23.
被引量:11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557-558页.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80-81、174-175、228页.
5
董必武.《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解放周刊》第1卷第6期.
6
毛泽东.《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新中华报》1938年3月15日第1版.
7
社论.《中国共产党十八周年》,《新中华报》1939年6月1日第3版.
8
社论.《纪念两个伟人孙中山与马克思》,《新中华报》1940年3月12日第1版.
9
社论.《光荣奋斗的十九年》,《新中华报》1940年7月5日第3版.
10
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290-300页.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557-558.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80-81.
5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1894-1949)[M].1985.245.
6
董必武.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A].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4[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杜,1983.
7
博古.答复子健同志的一封公开信(1938-04-28)[A].吴葆朴.博古文选·年谱[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234.
8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M].1985.272-273.
9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1894-1949年)[M].北京:中央党校.1985.284-295.
1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95—96.
共引文献
12
1
曾景忠.
1991年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进展[J]
.近代史研究,1992(5):220-235.
2
翁有为.
2002年中国现代史若干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52-59.
被引量:1
3
王侃,杨树标.
三民主义:整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政治资源的一面旗帜[J]
.历史教学问题,2005(3):18-24.
被引量:2
4
张太原.
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理论研究述评[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2):60-72.
被引量:1
5
李红岩.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J]
.文史哲,2008(6):105-121.
被引量:12
6
伍小涛.
国、共、伪三方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争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6):131-134.
被引量:3
7
李建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党的政治和文化策略民族化转向的象征[J]
.现代哲学,2010(2):47-53.
被引量:3
8
伍小涛.
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历史考察[J]
.红广角,2017(9):75-85.
9
左玉河.
从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抗战初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理论的探讨[J]
.中国地方志,2022(4):90-97.
10
韩伟,卢忠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的三重逻辑[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6):46-51.
同被引文献
76
1
高淑英.
略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3):26-28.
被引量:1
2
郑宪.
浅谈孙中山的民权思想[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2):44-47.
被引量:2
3
郑佳明.
论戴季陶主义的主要特征[J]
.求索,1993(1):108-113.
被引量:2
4
单为民.
三民主义能否区分为“新与旧”?——兼谈旧民生主义发展为新民生主义[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1(6):82-86.
被引量:1
5
周兴樑.
融铸东西方思想文化而成的三民主义[J]
.贵州社会科学,1992(3):50-56.
被引量:2
6
韦杰廷.
孙中山三民主义历史地位论[J]
.文史哲,1997(5):79-84.
被引量:6
7
陈剑安.
略论三民主义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J]
.江西社会科学,1996,16(10):27-30.
被引量:1
8
李锡康.
从“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看孙中山的不断革命思想[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6,8(4):62-63.
被引量:1
9
彭敦文.
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1):71-77.
被引量:1
10
吴剑杰.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在联系[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3):89-9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郭辉.
三民主义思潮研究述要[J]
.中国文化研究,2015(4):115-126.
被引量:1
2
朱庆跃.
政治仪式在中共政党文化构建中的功能价值分析——以民主革命时期抗日纪念仪式为例[J]
.现代哲学,2021(4):58-6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陈翀,毛小玉,侯玉婷,何晶.
清初知县于成龙乡村社会管理及现代启示[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26-228.
2
郭道久,涂天诚.
政治仪式图景下的政治能量聚合:国庆招待会的政治现象学考察[J]
.理论与现代化,2022(2):65-81.
被引量:1
3
苗大鹏,刘社欣.
新时代功勋荣誉颁授仪式的运行机理与功能表达——基于英雄文化培育的视角[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3(1):70-78.
4
于宏伟,王文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七一”讲话的政治叙事考察(1951-2021)[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2):80-86.
5
卢媛熠,高福进.
入党宣誓仪式的“炼成”——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24(3):32-41.
6
王聪利.
政治仪式运用于党内教育的内在机理、价值功用与优化路径[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4,25(5):73-84.
1
褚朝新.
事业单位改革的山西样本[J]
.法治人生,2012(13):18-20.
2
王红信.
再说全球化背景下的民主问题[J]
.大家,2010(3):281-281.
3
张静如,石国亮.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3):7-10.
被引量:9
4
谢英芬.
一个重要的创新性文献——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十个新提法[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13(9):9-12.
5
石仲泉.
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和苏区精神[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4):4-10.
被引量:10
6
马守信.
中共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J]
.中学生导报·高考历史新课程,2009(2):3-3.
7
王志刚.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7-9.
8
牛翁.
一介书生在大时代转换中的命运变迁[J]
.红岩春秋,2008(6):38-39.
9
陈睦富.
毛泽东: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咸宁师专学报,2001,21(5):4-8.
被引量:1
10
周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认知与建设要求[J]
.理论建设,2013,29(5):55-60.
被引量:2
北京党史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