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障其成功高效实施,必须更新观念,从体制、机制入手,改革课程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资支持。
作者
孙晖
机构地区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
2012年第8期77-78,共2页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1
李焱,曹海娟,吴庆.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66-68.
被引量:6
2
徐婷,杨江丽.
浅谈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63-65.
被引量:10
3
王祚桥,周培松,孟三爱.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52-54.
被引量:40
4
申维东,于利俊.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以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4):72-74.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郭韶升,张炜,张素华,叶征宇.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论与实践[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60-62.
被引量:10
2
张彩千,郑波.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现状和实施管理探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86-88.
被引量:15
3
朱斌,陈呈频,何兴.
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16-18.
被引量:42
4
王平祥,唐铁军.
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102-105.
被引量:45
5
王祚桥,周培松,孟三爱.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52-54.
被引量:40
6
徐婷,杨江丽.
浅谈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63-65.
被引量:10
7
叶继红.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调查报告——以苏州大学为例[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7):86-89.
被引量:8
8
施振荣.中国缺少科技创新激励机制[N].京华时报,2005-5-19(B34).
9
冯守华.高校要争当创新生力军[N].人民日报,2006-9-26(14).
10
郭树航.
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09-112.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56
1
朱崇娴.
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6):72-73.
被引量:5
2
Bottom Up与Top Down[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3
李红艳.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若干问题的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9):18-19.
被引量:4
4
林凌,庄文敏.
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72-72.
被引量:8
5
刘宏新,王奕娇,杜春光,李晓书.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77-80.
被引量:5
6
马千里,赵薇.
论科技创新活动中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80-82.
被引量:6
7
闫茂华,陆长梅.
在农业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309-14310.
被引量:1
8
臧宏,刘宏新,杨方.
浅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25-27.
被引量:8
9
夏兰芬.
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指导意义[J]
.鄂州大学学报,2008,15(6):71-73.
10
张芝贤,孙延鹏,李丽娜,仲丛久.
产学研中大学生参研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B04):80-82.
同被引文献
34
1
潘建广,何慧星.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S1):225-227.
被引量:24
2
赵兴燕,马福泉.
论第二课堂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
被引量:10
3
何勇向.
论创新能力的培养[J]
.求实,2005(12):80-82.
被引量:20
4
朱永林.
在专业建设中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J]
.教育探索,2006(6):11-12.
被引量:6
5
孙波,杨欣虎.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35-38.
被引量:66
6
孙占学,周林图.
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
.教育评论,2007(1):58-60.
被引量:71
7
尹金荣,罗锋,王东.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7(5):49-50.
被引量:19
8
朱毅峰.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3):119-121.
被引量:68
9
[美]约瑟夫·熊彼特 何畏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98-99、294.
10
敖小宝.
试论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职业时空,2007,3(11X):38-3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于佳宾,王宇航,张雪娟.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6-158.
被引量:9
2
李延喜,寅国华.
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3(1):94-95.
被引量:6
3
王健.
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3(19):209-210.
4
戴静.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6):1451-1455.
5
陈婷婷.
高校“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基于商业银行技能型人才培养视角[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9(4):43-47.
被引量:3
6
龙诺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电子制作,2014,22(16):93-94.
被引量:1
7
李佳俐.
艺术类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研究[J]
.品牌研究,2019,0(10):72-7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罗艺轩.
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
.学园,2020,13(35):95-96.
2
向敏,胡向东,蔡林沁,岑明.
自动化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1):29-30.
被引量:3
3
吴晓宇,丁一刚,吴元欣,刘生鹏,孙国锋.
浅析化学反应工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
.广东化工,2013,40(22):143-143.
被引量:1
4
张丽华,沈沛龙,张文龙.
金融工程专业“四实”贯通教学模式的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3,33(12):29-31.
被引量:12
5
解西东,田茎,李路路.
“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学园,2014(5):42-43.
6
冯勋,傅玉琴.
对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的思考[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8):135-137.
被引量:6
7
李陵,陈波.
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47-47.
被引量:1
8
余忠珍.
高职塑料性能测试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5,0(3):197-198.
9
王向荣,段军山,苏国强.
金融学“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189-192.
被引量:3
10
周哲海.
在物理光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76-77.
被引量:1
1
黄伯棠,沈有法.
关于数学建模的创新问题[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80-182.
被引量:1
2
倪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124-125.
被引量:8
3
中国科技发展面临个“不相适应”[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3):106-106.
4
邹瑛.
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6(10):20-21.
被引量:5
5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揭榜[J]
.四川冶金,2009,31(5):68-68.
6
王勇.
晨鸣集团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通过验收[J]
.中华纸业,2014,35(5):80-80.
7
赵杰,付洁.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科技信息,2009(33).
8
雒向东,魏秀芳,吴学勇,施树春.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2):100-101.
被引量:3
9
曹蓓,李海燕.
探索协同创新体制模式 加强高校创新能力建设[J]
.中国高校科技,2012(10):61-62.
被引量:1
10
董慧,孙君.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高校科技,2015(11):28-31.
被引量:11
中国高校科技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