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中原经济区区域间合作机制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要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
作者
贺卫华
机构地区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
出处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5期46-50,共5页
Chinese and Foreign Entrepreneurs
基金
2011年河南省软科学课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政府间合作体制机制研究(112400430036)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合作机制
区域间
路径
《指导意见》
河南省
国务院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代琳琳.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7(8):165-167.
被引量:21
2
王胜今,吴昊,于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几个战略[J]
.求是,2008(9):32-33.
被引量:7
3
张帆.
从产业结构效率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秦皇岛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08(12):45-49.
被引量:5
4
张秋生.
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J]
.商业文化,2011,0(3X):119-119.
被引量:3
5
蔡美香,任保平.
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2):24-30.
被引量:4
6
张平.
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取向[J]
.中国发展观察,2010(4):8-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白永秀,任保平.
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的创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4-8.
被引量:19
2
林秀梅,张屹山,方毅.
我国产业结构效益分析——基于劳动力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2004(11):68-71.
被引量:10
3
廖为鲲,蔡国梁,涂文桃.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经济发展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5,21(12X):52-54.
被引量:52
4
廊坊市统计局.廊坊市统计年鉴(2007).廊坊市统计局出版社,2007.
5
威海市统计局.威海市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
安虎森 郝寿义.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
王胜今,吴昊,于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几个战略[J]
.求是,2008(9):32-33.
被引量:7
8
张平.
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取向[J]
.中国发展观察,2010(4):8-9.
被引量:4
9
任保平.
西部二元工业化及其协调发展[J]
.财经科学,2004(1):63-6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3
1
赵淑玲.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的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4):91-95.
被引量:21
2
安杰山.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J]
.商业时代,2008(28):107-108.
被引量:3
3
陈振宇,胡宝清,毛蒋兴,刘水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综合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2):25-28.
被引量:3
4
王跃婷,邓留保.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计量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09,9(1):1-4.
被引量:1
5
徐田.
政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职能探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7):18-18.
6
安乾.
基于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2):28-34.
被引量:4
7
袁媛,杨纪峰,张卫东.
河南省中等医学教育专业设置现状[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32-33.
被引量:2
8
蔡祖华,李晔.
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
.河南科学,2009,27(6):740-742.
被引量:4
9
刘晓娥,康艳芳,王立.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的因子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0,26(5):119-121.
被引量:13
10
张瑞萍.
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法的立法基础与原则[J]
.经济体制改革,2010(2):128-13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2
1
杨林军,巫继学,何大明.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探索[J]
.中州学刊,1985(5):30-33.
被引量:9
2
平萍,张建新.“四头并进”建设郑州航空港实验区[N].大河报,2013-03-25(A06).
3
周黎安.晋升和财政刺激中国地方官员的激励研究[R].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报告,2002-11-07.
4
王永苏.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中州学刊,2011(3):73-76.
被引量:63
5
谭波.
中原经济区框架内政府合作机制之拓新——法治的视角[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5-7.
被引量:6
6
赵文亮,陈文峰,孟德友.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J]
.经济地理,2011,31(10):1585-1591.
被引量:68
7
朱杰堂.
论中原经济区政府间合作机制的构建[J]
.中州学刊,2012(2):51-54.
被引量:7
8
李中建.
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探析[J]
.宏观经济管理,2012(5):60-61.
被引量:2
9
王海杰.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12(7):52-53.
被引量:2
10
罗颖.
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2,28(17):112-11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席雪红.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政府合作思路[J]
.管理工程师,2013,18(3):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魏明.
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分析[J]
.现代营销(下),2019(11):107-108.
1
黄守宏.
产业与区域间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管理世界,1996,12(1):199-208.
被引量:2
2
王思发.
对环境审计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
.湖北审计,2001(12):29-30.
3
林新会.
在竞争中实现多赢[J]
.中国青年科技,2003(2):17-17.
4
张维炯.
民营企业如何走向世界——抓住与跨国企业合作的机遇[J]
.科技创业月刊,2004(1):9-11.
5
周耀标,周捷.
股份合作制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机制[J]
.科技与效益,1994(10):7-8.
6
徐建蓉.
战略联盟:建立企业竞争新优势[J]
.经营管理者,2002(6):30-31.
7
许京.
中国企业“新全球化”的路径思考[J]
.国际贸易论坛,2014(1):23-23.
8
李武.
创业型企业与风险投资合作机制的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7):98-101.
被引量:9
9
郝建华.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J]
.现代企业文化,2013,0(36):57-57.
被引量:1
10
王连月,韩立红.
AHP法在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企业经济,2004,23(6):112-113.
被引量:22
中外企业家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