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5,共3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83
-
1何斌.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98-102. 被引量:24
-
2杨壬飞,仝允桓.新技术商业化及其评价的研究综述[J].科学学研究,2004,22(z1):82-88. 被引量:22
-
3章琰.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1(z1):25-29. 被引量:22
-
4杨东升,罗震.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的综合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S1):24-28. 被引量:7
-
5张俊芳,郭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0(S2):137-141. 被引量:42
-
6范保群,张钢,许庆瑞.国内外技术转移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科学管理研究,1996,14(1):1-6. 被引量:19
-
7陈祖新,翁洁.试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过程、机制和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7(4):16-22. 被引量:5
-
8蔡跃洲.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边界与统计测度[J].科学学研究,2015,33(1):37-44. 被引量:119
-
9姚贻援.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情报探索,2004(3):72-74. 被引量:2
-
10华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3大难点[J].科技信息(山东),2004(10):27-2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2
-
1李金海,姜莎莎,陈伟华.科技成果转化逻辑模型及其系统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35(5):40-45. 被引量:6
-
2郭明伟,黄伟,王立勇.中国公共财政支持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和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2):137-141. 被引量:7
-
3朱吉.新技术的商业化评估[J].石油科技论坛,2008,27(5):71-76. 被引量:2
-
4胡筱丹,胡冰.加快我国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0(10):67-71. 被引量:6
-
5郑淑蓉,李金兰.低碳技术商业化风险探讨[J].市场周刊,2011,24(2):76-77. 被引量:2
-
6李金兰,郑淑蓉.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0):50-53.
-
7田忠进.胜利油田“六维”注水体系的创新与实施[J].投资与创业,2012(12):150-151.
-
8刘中正.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3(18):68-70.
-
9纪光兵,吴永强.论技术系统的转变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目标[J].中外科技信息,2001(7):81-81.
-
10任虎,袁静.“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8(1):32-3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32
-
1代云云,袁永明,袁媛,张红燕.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研究——基于水产科研院所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0,0(9):159-164. 被引量:4
-
2袁溥,韩晓亚,赵鹤芹.碳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20(30):8-11. 被引量:1
-
3任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韩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合作研究[J].韩国研究论丛,2019(2):236-247. 被引量:2
-
4孙燕楠,周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中关联主体间矛盾关系的思考[J].江苏商论,2009(6):134-136. 被引量:2
-
5沈群红.企业制导式技术转移模式及其作用机理——AB集团内衣抗菌技术发展历程的个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159-164. 被引量:2
-
6李辉,任声策.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公共财政资助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全周期、多主体”模式[J].兰州学刊,2011(2):55-60. 被引量:2
-
7李金兰,郑淑蓉.低碳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0):50-53.
-
8兰筱琳,刘海舟,陈宝国.基于博弈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均衡机制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32-36. 被引量:10
-
9杨雅南,钟书华.国内“创新驿站评价”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2011,30(11):33-39. 被引量:4
-
10魏君,罗杰.企业新技术商业化过程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9):13-15. 被引量:1
-
1王喜平,宁明栋.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探微[J].系统科学学报,1999,13(1):69-73. 被引量:1
-
2王红亮,薛蓉娜,贾玉花.新时期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9):36-40. 被引量:6
-
3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的优化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3):90-91.
-
4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的优化策略[J].新华文摘,2009(2):168-168.
-
5岳玉珠,朱文光.辽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框架体系的分析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44-47. 被引量:10
-
6吴卫红,刘佳,王阳阳,彭洁,董诚,项顼,刘学之,陈冬生.美国研究与实验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构建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1):41-45. 被引量:6
-
7陈向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机制论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5):50-52. 被引量:8
-
8陈婷.基于属性重要度的浙江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