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魏晋时期的华夷之辨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古代的民族观里,“华夷之辨”的思想是其主要内容。“华夷之辩”是汉族政权用来抵御异族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其观念促成的是一种凝重执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抵抗异族的征服:在魏晋民族大迁徙、大冲突的历史背景下,“严华夷之辨”的思想第一次被推向历史的极致,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发展。
作者
段瑞
机构地区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学园》
2012年第16期38-39,共2页
Academy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华夷之辨
民族观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
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
白翠琴.
魏晋南北朝民族观初探[J]
.民族研究,1993(5):66-77.
被引量:5
4
刘锋焘.
艰难的抉择与融合——浅论“华夷之辨”观念对中华民族史的负面影响[J]
.文史哲,2001(1):99-104.
被引量:6
5
王盛恩.
“华夷之辨”对民族融合的影响——兼与刘锋焘先生商榷[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23(5):26-3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孟广耀.
试论辽代汉族儒士的“华夷之辨”观念[J]
.北方文物,1990(4):62-69.
被引量:7
2
(宋)朱熹.论语集注[M]齐鲁书社,1992.
3
(宋)朱熹.孟子集注[M]齐鲁书社,1992.
4
(宋)叶隆礼 撰,贾敬颜,林荣贵.契丹国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
(宋)欧阳修 撰(宋)徐无党 主新五代史[M].
6
“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1956.
7
(元)脱脱,.金史[M]中华书局.
8
(元)脱脱,.辽史[M]中华书局.
共引文献
13
1
张德寿.
北魏道武帝对汉士人的任用[J]
.云南社会科学,2001(S1):261-264.
被引量:1
2
崔明德.
中国民族思想的概念及发展脉络[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4):21-32.
被引量:13
3
赵红梅.
前燕慕容廆君臣的华夷观[J]
.学习与探索,2010(5):279-282.
被引量:4
4
段锐超.
北朝君臣对儒家华夷认同思想的汲引、发挥与运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2):128-139.
被引量:6
5
王浩宇.
“汉化”研究及其思考[J]
.民族论坛,2011(11X):104-107.
被引量:6
6
李玉君,孔维京.
士志于道——“华夷之辨”与历史文化认同[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29(2):127-136.
被引量:3
7
韩婧芳.
“华夷之辨”综述[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0(1):28-34.
被引量:4
8
李艳峰,王文光.
中国民族思想研究的学术史述论[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96-102.
9
刁生虎,弓少潇.
《汉书》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2,42(4):1-8.
被引量:1
10
熊浩.
论认同冲突的化解:一种人本主义的实践方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4):77-8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
1
秦永洲.
春秋战国的华夷之辨与华夏正统之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6):68-70.
被引量:5
2
孟广耀.
试论辽代汉族儒士的“华夷之辨”观念[J]
.北方文物,1990(4):62-69.
被引量:7
3
齐春风.
少数民族统治者与“华夷之辨”观[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6):28-34.
被引量:6
4
李淑岩,李英姿.
金源女真淡化“华夷之辨”的成功举措[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69-70.
被引量:2
5
庞乃明.
国际政治新因素与明朝后期华夷之辨[J]
.求是学刊,2008,35(4):131-136.
被引量:2
6
林先建.
董仲舒华夷之辨思想探析[J]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2):23-27.
被引量:2
7
黄庆林.
论清末守旧派的“夷夏观”[J]
.社会科学家,2010,25(4):31-34.
被引量:2
8
刘立夫.
王夫之夷夏之辨与民族爱国主义[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1-6.
被引量:3
9
李治亭.
清代满(洲)族的崛起与中国社会的变迁[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3):1-12.
被引量:9
10
王航.
唐中期以来的华夷之辨及其对佛教的影响[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32(2):13-1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何圳泳.
“夷夏大防”与明代的长城防御[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2):43-46.
1
十年砍柴.
明朝“两京制”:优点与风险并存[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6,0(6):47-47.
2
李正宇.
“以千骑降夏”的“瓜州王”是谁?[J]
.敦煌研究,1991(2):19-25.
被引量:4
3
胡克森.
论中国古代正统观的演变与中华民族融合之关系[J]
.史学理论研究,1999(4):50-59.
被引量:24
4
董大勇.
我看贰拾伍文权钞[J]
.收藏界,2009(2):68-68.
5
宗彩萍.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对清朝“华夷”体制的冲击[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23-26.
被引量:1
6
杨圣敏.
沙州政权与回鹘扩张[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2):30-34.
7
林鹄.
耶律阿保机建国方略考——兼论非汉族政权之汉化命题[J]
.历史研究,2012(4):52-68.
被引量:28
8
罗马的继承者[J]
.国家人文历史,2016,0(14):14-14.
9
李蓬.
和亲公主的复国路[J]
.龙门阵,2011(7):91-94.
10
王春祺.
宜宾往事[J]
.环球飞行,2005(10):36-39.
学园
2012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