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龙年话“龙”:中国龙文化的语言学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龙在中华儿女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认同的符号。而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自己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本文在前人对中国龙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民俗文化进行探讨,并对语言中蕴含着的龙文化作出分析。旨在说明龙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阐明龙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作者
曲晓敏
机构地区
西安外国语大学
出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第8期212-214,共3页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关键词
龙文化
民俗文化
龙字成语
发展方向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冯时.
龙的来源——一个古老文化现象的考古学观察[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5):1-4.
被引量:10
2
张艳.
中华民族形象“龙”的异化翻译[J]
.文学界(理论版),2011(10):93-94.
被引量:2
3
王华鹏.
龙文化的演变及龙文化产业化的路径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94-19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黄佶.
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J]
.社会科学,2006(11):161-169.
被引量:38
2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79(7):1-24.
被引量:135
3
谢青山,杨绍舜.
山西吕梁县石楼镇又发现铜器[J]
.文物,1960(7):51-52.
被引量:51
4
冯时.
中国天文年代学研究的新拓展——读《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J]
.考古,1993(6):546-550.
被引量:3
5
孙德萓,丁清贤,赵连生,张相梅.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88(3):1-6.
被引量:99
6
贾鸿恩.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玉龙[J]
.文物,1984(6).
被引量:54
7
高炜,李健民.
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J]
.考古,1983(1):30-42.
被引量:165
8
冯时.
殷历岁首研究[J]
.考古学报,1990(1):19-42.
被引量:23
9
冯时.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J]
.文物,1990(3):52-60.
被引量:123
10
丁清贤,张相梅.
198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89(12):1057-1066.
被引量:83
共引文献
12
1
谷斌,黄建川.
中国龙纹遗存的识别与溯源[J]
.中国美术研究,2022(3):8-16.
2
李超.
格式塔意象再造视角下“龙”的翻译[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73-174.
3
张玉旺.
龙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产业化发展[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2):4-7.
被引量:3
4
田厚嘉.
前蜀王建墓出土玉谥宝玺钮形象浅析——兼论中国古代龙之涵义[J]
.小品文选刊(下),2017,0(2):168-168.
5
魏汉武.
濮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2):103-107.
6
韩占刚.
试论生肖动物的泛龙现象及其成因[J]
.中原文化研究,2019,7(2):121-128.
7
李重蓉.
两汉龙虎图像组合分类及其含义[J]
.中原文物,2019(1):79-86.
被引量:4
8
林银雅.
新罗金冠曲玉象征内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0(6):59-64.
9
郑小龙.
从文献视角看新石器时代陶鼓的音声功能[J]
.中国音乐,2023(6):94-106.
10
陈娟.
文化语言视域下中日茶品命名对比研究[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32(3):167-171.
同被引文献
12
1
乔还田.
天下客家一家亲——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漫谈[J]
.人民论坛,2005(1):93-95.
被引量:13
2
姜玉泽.
中国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动作创新[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50-52.
被引量:21
3
乔还田.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J]
.今日民族,2006(1):34-37.
被引量:8
4
陈世松.
论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4-107.
被引量:15
5
陆鸣.
彰显龙精神、弘扬龙文化[J]
.科技智囊,2006(10):54-58.
被引量:1
6
钱其琛.
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J]
.科技智囊,2007(10):14-15.
被引量:6
7
李丽.
中国传统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117-119.
被引量:6
8
任文娅.
华夏源、民族根,龙腾盛世——漫谈中华龙文化[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1):6-7.
被引量:3
9
许晓容.
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成因与功能:体育人类学的视野——以舞火龙为例[J]
.体育与科学,2012,33(5):27-29.
被引量:17
10
骆如林.
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内涵及价值[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20-2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黄凯.
浅析中国崇龙文化[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9):173-173.
2
薛源,王雨璇,陈杨梅,陈浩.
客家龙舞文化在地域变迁构建中的价值研究--以成都洛带古镇为例[J]
.武术研究,2022,7(5):69-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华.
客家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特征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2(24):94-96.
被引量:1
1
吴文杰.
从龙字成语看中国龙文化(上)[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1):137-138.
被引量:1
2
张金福.
“龙”字地名综述[J]
.中国地名,2000(1):34-37.
3
范亚杰.
从“龙”字成语看中国龙文化(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2):109-111.
被引量:1
4
黄晓玲.
数字“九”及其文化内涵[J]
.考试周刊,2008,0(1):185-186.
5
赤峰市首部《中华龙文化丛书》出版发行[J]
.松州学刊,2013(6):58-58.
6
张丽.
龙腾贵州[J]
.当代贵州,2012(3):41-41.
7
周洪林.
龙年话龙[J]
.红土地,2012(1):53-53.
8
胡长江.
衡阳市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3):89-91.
被引量:1
9
刘殿才.
龙年话龙[J]
.农民文摘,2012(1):56-56.
10
吉耀波,史国强.
龙、龙乡、龙都与龙文化产业[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5):4-5.
被引量:4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