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为理解而教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教师研修课程在北京开放大学的开设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冲击。
作者
陶西平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开放大学
哈佛大学
课程
研修
教师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6
1
余少华.
理解为先教学设计模式的启示——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12(10):22-25.
被引量:2
2
柴巧君,盛群力.
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珀金斯“为理解而教”四成分框架要义[J]
.课程教学研究,2013(3):21-27.
被引量:8
3
盛群力,何晔.
意义学习,理解为先——UbD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建议[J]
.课程教学研究,2013(8):22-31.
被引量:49
4
杨四耕.
教学理解与人文化成——教学诠释学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4):9-16.
被引量:13
5
王时中.
在“理解”与“认识”之间——伽达默尔的理解观[J]
.江淮论坛,2005(3):95-98.
被引量:1
6
杜惠洁 ,舒尔茨 .
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8):28-32.
被引量:101
7
熊川武.
“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J]
.教育科学研究,2005(10):19-22.
被引量:8
8
何晔,盛群力.
理解的维度之探讨[J]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3):28-34.
被引量:23
9
肖新发.
知性: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主义[J]
.江汉论坛,2006(7):69-72.
被引量:1
10
何晔,盛群力.
理解的六种维度观——知识理解的新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7):27-31.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4
1
商秀坤.
多法并用,创建“为理解而教”的课堂——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J]
.新课程学习,2013(2):39-39.
2
胡先锦.
为理解而教:课堂的应然追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化学课堂[J]
.化学教学,2020(4):33-37.
被引量:19
3
郑梅.
跨学科学习研究综述[J]
.江苏教育,2020(83):6-10.
被引量:14
4
杨甲睿,郭元祥.
理解的“回归对应”逻辑及其课堂实现——基于诠释学的解读[J]
.当代教育科学,2022(2):25-3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颜琳.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义解析与实施[J]
.课程教学研究,2022(12):102-105.
被引量:1
2
宋立楠,方荣美,方禹之.
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研究核苷酸水解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4):541-543.
被引量:8
3
胡先锦.
基于问题解决指向学科理解——高中化学教学转型的探寻[J]
.化学教学,2021(3):34-37.
被引量:8
4
张璋.
构建高中化学社会议题研讨型课堂实践探究[J]
.广西教育,2020(46):144-145.
5
张晶,董金水,孙美华.
基于直播网课的化学学习效果研究——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测验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21(5):27-32.
6
吴俊杰,姜建文.
化学学科理解研究综述[J]
.化学教学,2021(8):15-20.
被引量:6
7
姚明站,杨砚宁,张先根,徐雯.
基于发展性任务的情境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高中化学“烟气中SO_(2)的吸收”复习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22(4):42-46.
被引量:3
8
高晓靓,涂雪梅,卫艳新,江乐霄.
基于UbD理论的“硫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10):17-19.
被引量:2
9
门文茹,孔德顺,廖春泉.
指向学生学科理解的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策略[J]
.云南化工,2022,49(6):133-136.
10
徐秀珍.
高中化学教学高效课堂五步法浅说[J]
.中学课程资源,2022,18(6):23-25.
被引量:1
1
胡宏伟.
微课程:令人幸福的研修课程[J]
.教师,2014(1):22-22.
2
金春霞.
浅谈农村教师如何体现教育公平———参力口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圳有感[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2):112-112.
3
张浩强.
将研究成果变成教师的研修课程——以学生合作技能培养为例[J]
.人民教育,2011(8):52-53.
4
潘世祥.
2012年“国培项目”脱产研修课程设计研究[J]
.师资建设(双月刊),2012,25(6):21-29.
5
方锐,谭德生.
农村初中班主任校本研修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0(9):75-76.
被引量:1
6
陶西平.
可贵的启示[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3-5.
7
孙月亚.
创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北京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47-52.
8
殷丙山,唐嘉怿.
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概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14(1):89-92.
被引量:1
9
徐晓满.
论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49-50.
被引量:1
10
彭海蕾.
“北京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规划的基本构想[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5-28.
中小学管理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