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池传世铜鼓的“神器”功能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西河池地区的壮族及其他民族将铜鼓奉为“神器”。人们笃信铜鼓是神赐 之物,具有神奇的本领,是酬神驱鬼、祛灾纳吉的神圣之器,因而总是在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中 使用,将它视为镇寨之重器、传家之至宝而代代珍藏。
作者
梁富林
机构地区
广西河池地区文物站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1,共5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河池地区
铜鼓
神器
功能
酬神驱鬼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6
1
.《宋史》卷495[M].,..
2
《南丹白裤瑶社会调查》.载《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九册.
3
蒋廷瑜.《南丹白裤瑶的铜鼓》,载《第二次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资料集》.
4
《宋史》卷494.
5
《庆远府志》,英秀总篡.清道光八年.
6
朱天顺.《原始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版,1982年.
共引文献
3
1
杨建宏.
略论宋代淫祀政策[J]
.贵州社会科学,2005(3):149-152.
被引量:6
2
周菁葆.
古代黎族的音乐舞蹈[J]
.中国音乐,2005(1):99-102.
被引量:5
3
李昌宪.
宋王朝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0,27(3):125-13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9
1
周真刚,唐兴萍.
浅说生态博物馆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以梭嘎生态博物馆为典型个案[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33-37.
被引量:15
2
肖远平.
壮族民间故事中的雷神形象及其文化解读[J]
.时代文学,2009(15):49-51.
被引量:3
3
韦金玲.
论桂西北白裤瑶铜鼓舞基本特征及形成因果--用'舞蹈生态学'原理剖析[J]
.电影评介,2008(20).
被引量:5
4
覃洁贞.
试论瑶族传统文化的山地文化特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1):286-289.
被引量:5
5
覃义生.
广西东兰壮族蚂■节的调查与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1999(2):69-78.
被引量:17
6
覃彩銮.
蛙纹铜鼓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初探[J]
.广西民族研究,1997(3):59-66.
被引量:16
7
俸代瑜.
环境保护:红水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J]
.广西民族研究,1997(4):32-37.
被引量:1
8
黄海.
贵州瑶族的铜鼓文化[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4):26-31.
被引量:6
9
李昆声,黄德荣.
谈云南早期铜鼓[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2(4):44-47.
被引量:13
10
盘淼.
瑶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2):45-4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覃乃昌.
红水河稻作文化(续)[J]
.农业考古,2004(3):78-83.
被引量:1
2
温远涛.
河池民间传世铜鼓使用的人类学意义[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3):117-121.
被引量:6
3
袁华韬,黄万稳,唐剑玲.
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以东兰县长江乡兰阳村周乐屯为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4):61-66.
被引量:10
4
张东茹.
壮族铜鼓传说与古代风俗习惯[J]
.学理论,2009(30):238-239.
被引量:2
5
覃勇荣,罗之勇.
红水河流域文化及生态保护刍议[J]
.农业考古,2011(4):7-13.
6
温远涛.
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新视点[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2):83-87.
被引量:5
7
许立坤.
“打金锣”习俗的文化内涵及与“打铜鼓”的比较研究——田东布努瑶文化研究系列之二[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5(5):53-57.
被引量:1
8
韦丽春.
桂西北长寿带少数民族宗教祭祀舞蹈中的体育养生文化审视[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6):78-82.
被引量:3
9
马君红,李富强.
多样与交融:中国南方民族“铜鼓来历”传说探析[J]
.歌海,2023(6):14-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江日青.
论桂西北旅游发展中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J]
.传承,2010(27):162-163.
被引量:2
2
崔俊涛.
广西乐业天坑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44-48.
被引量:2
3
陈红玲.
乐业天坑特色旅游资源特征分析及开发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09X):224-225.
4
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壮族铜鼓舞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6):16-18.
被引量:7
5
覃乃昌.
《麽经布洛陀》与华南珠江流域的稻作农业——《麽经布洛陀》与稻作农业史研究之一[J]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4):1-15.
被引量:7
6
罗恩东.
挖掘文化底蕴,促进广西文化旅游持续发展[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21(5):56-58.
7
梁晖.
关于利用地方志促进广西旅游经济之浅见[J]
.中国电子商务,2010(3):144-145.
8
韦雯彦.
岭南一带铜鼓传承与铜鼓文化的保护[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103-104.
9
张晓明,黄江杰.
政府主导下的广西铜鼓文化保护研究——以东兰县为例[J]
.梧州学院学报,2013,23(2):79-84.
被引量:4
10
胡咪.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成果回顾——2009年民间传说研究与民间故事研究综述[J]
.三峡论坛,2013(4):87-91.
被引量:1
1
罗佩荷.
河池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宜州召开[J]
.广西地方志,2000(2).
2
苏勇强,任皓.
北宋宜州的“沐浴”习俗——以黄庭坚《宜州家乘》为例[J]
.文史知识,2012(4):62-70.
被引量:1
3
蒙有义.
河池地区瑶族学术研讨会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01(3):121-121.
4
杨东甫.
说“干栏”[J]
.文史知识,1996(8):39-43.
被引量:4
5
丁隆源.
德胜古城小考[J]
.广西地方志,2002(4):33-33.
6
林慧兰.
香港同胞曹永牟筹集基金奖励广西贫困学生[J]
.八桂侨史,1997(4):35-35.
7
肖岭.
拼将心血斗穷魔 不信东风唤不回──记中共巴马县委书记张秀隆[J]
.传承,1998,0(1):32-36.
8
卢昌才,黄祥谋.
发展河池地区乡镇企业浅见[J]
.广西民族研究,1987(3):8-13.
9
李卓华.
青春献在此山中──记全国优秀教师、牛坪小学老师杨荣政[J]
.中国民族教育,1996(3):41-42.
10
卢万兵.
论桂西北在实现广西经济尽快翻身中的地位与作用[J]
.广西民族研究,1986(1):1-4.
广西民族研究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